5月18日,省文化廳組織召開了“云南省第七屆民族民間歌、舞、樂展演編導會預備會”。省文化廳副廳長熊正益、省文化廳副巡視員張瑛、省文化廳非遺處處長蔡永輝,省文化館館長歐陽俊虎,省“非遺”保護中心主任尹家玉、副主任胡榮梅,省“非遺”專家委員會趙自莊、楊德鋆、周培武、吳學源、范道桂、吳思明等十多位專家參加了會議。會議由董艷玲副處長主持。
預備會會場
熊正益副廳長講話
蔡永輝處長說明有關問題
省文化廳副巡視員張瑛發言
趙自莊專家發言
周培武專家發言
劉太平專家發言
楊德鋆專家發言
范道桂專家發言
吳思明專家發言
吳學源專家發言
熊正益副廳長就第七屆民族民間歌、舞、樂展演與以往六屆的區別做了強調:一是以往六屆雖然也倡導挖掘、整理和展現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成果,但第七屆展演由“群眾文化藝術”類別劃入“文化遺產保護”范疇,以“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為展演主旨;二是民族民間歌舞樂展演不同于新劇(節)目展演等展演方式,民族民間歌舞樂展演倡導文化藝術形態的原生性、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本真性,提倡對“非遺”適度加工和藝術升華,但不能對“非遺”的任意歪曲,杜絕憑空創造。
討論中,參會的各位專家紛紛發言,各抒己見,對以往六屆歌舞樂展演的成功經驗和不足做了總結,并對第七屆展演活動方案中展演主旨、歌舞樂展演節目要求、評分標準等方面提出許多科學、合理的建議。
針對非物質文化遺產“本真性、原生態”的保護理念已經很明確,如何使州(市)編導人員在編排節目時更具可操作性,把握一個“度”,達到“舞臺化藝術與原生性非遺”相統一,并在展演節目中得以體現的問題,大家認識統一,形成共識,提出:應從以往六屆展演中遴選出“度”把握得好的作品,在即將召開的“歌舞樂展演編導會”上邀請專家作出點評,正確引導州(市)編導對民間藝術進行適度、合理加工,更好地呈現非物質文化遺產。
在節目要求上,專家提出應加大鼓勵和支持各民族傳承人、演員參演;注重挖掘整理我省7個人口較少特有民族的節目參演;不得推薦往屆省級歌、舞、樂展演金獎節目和歷屆省級新劇目展演節目參演;聲樂類倡導使用民族傳統的形式,嚴禁假唱和嚴禁使用現代音樂剪輯合成。
本次編導會預備會,通過主辦方與“非遺”專家委員會專家,就以往展演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和本屆展演可能出現的情況進行溝通與交流,明確清晰地反映了組委會對即將召開的第七屆民族民間歌舞樂展演編導會的要求,是一次內容豐富、求真務實、富有成效的會議。
文章、圖片: 楊金杰(云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