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姚安縣結合實施“文化榮縣”戰略、建設文化姚安發展目標,充分挖掘、傳承、保護馬游坪彝族梅葛文化,使彝族梅葛成為姚安的一張文化名片。
“梅葛”一詞是彝語音譯,“梅”意為“嘴、唱、說”;“葛”意為“過去”、“歷史”、“回轉”,“梅葛”就是“唱說過去”、“唱說歷史”、“唱說古今”的意思。史詩《梅葛》的內容包羅萬象,反映了彝族人民生活歷史的全貌,被視為彝家的“根譜”。
2005年,馬游坪彝族傳統文化保護區被列為楚雄彝族自治州第一批民族民間文化保護名錄。2006年5月,彝族梅葛、馬游坪彝族傳統文化保護區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列入云南省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2008年6月,彝族梅葛被國務院列入國家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為了保護梅葛演唱藝人,確定了具有一定影響力的當地民族民間藝人6人,其中,羅有珍(梅葛演唱藝人)、郭自林(蘆笙制作藝人)、羅玉芳(刺繡藝人)被列入省級民間藝人。2009年,梅葛演唱藝人郭有珍被命名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姚安縣還落實這些被命名成國家級、省級和州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的生活補助,調動了他們的積極性,增強了他們弘揚民族文化的信心。
在梅葛文化的傳承保護工作中,姚安縣整合資金對馬游村“義學堂”舊校進行修復,并于2008年10月建成了馬游民族文化展覽室,建立了四個展區:即刺繡展區、生活用品展區、書畫展區、影像展區。2009年1月,楚雄州人民政府決定在兩年內投資2000多萬元建設“馬游坪彝族梅葛文化生態保護區”的建設計劃,同時,中國彝族梅葛文化傳習所、中國彝族刺繡研發中心、云南畫院馬游坪寫生基地和青州馬游坪梅葛希望小學掛牌成立。為使梅葛走出深山,走向世界,姚安縣在原始《梅葛》一書的基礎上,整理重印了《馬游坪彝族梅葛》一冊,收錄梅葛原唱音帶10余盒。2005年,編輯出版了《文化姚安》一書。姚安縣還投資6500萬元,于2008年12月底建成了面積3500平方米的梅葛文化園,采取集中培訓和個人傳授相結合的方式,做好傳承培訓工作,使彝族梅葛后繼有人。為做好梅葛文化生態保護區開發建設,姚安縣將官屯鄉的馬游、黃泥塘、三角和左門鄉的地索、左門、花椒園融入彝族梅葛文化生態保護區建設之中,著力打造“中國——姚安彝族梅葛文化節”和“中國——姚安彝族葫蘆笙文化節”,有效推動彝族梅葛文化和葫蘆(福祿)文化的研究開發,帶動了旅游業的快速發展。
文章、圖片:李成生(云南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