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省加大文化生態保護區的規劃和建設力度,通過積極工作和共同努力,目前,迪慶州和大理州分別被文化部正式公布為“全國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
文化部專家評審組經過嚴格評審后認為,云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文化底蘊豐厚,世居于該區域的藏、傈僳、漢、納西、白、回、彝、苗、普米等民族,團結和諧,共同創造了豐富多彩的民族傳統文化,包括世代相傳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如:舞蹈、音樂、戲劇、石雕、木雕、造紙、制陶、節慶習俗等。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與當地自然環境、古村鎮、古建筑相依相存,形成了具有鮮明地域特色較為完整的文化生態區域。大理白族自治州文化內涵豐富,生態鮮活,獨具特色;自然生態景觀與民族文化生態很好地融合在一起,相輔相成,形成大理文化的整體特征。迪慶和大理兩個地州,已具備建立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的條件,同意分別設立“迪慶民族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和“大理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
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是以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為核心,對歷史文化積淀豐厚、存續狀態良好,具有重要價值和鮮明特色的文化形態進行整體性保護,并經文化部批準設立的特定區域。目前,全國已命名安徽徽州、青海熱貢等10個全國性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
迪慶民族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范圍包括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縣、德欽縣、維西傈僳族自治縣和開發區全境。大理文化生態保護區以大理蒼山洱海區域為中心,輻射全州12個縣市行政區域,其中根據大理文化不同的表現形式又劃分為8個重點保護區域。
據介紹,迪慶和大理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視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創建工作,從2009年開始就著手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的申報,專門成立了文化生態保護區工作領導小組和專家組,明確任務,積極抓好各項工作落實,還因地制宜、結合實際,分別認真研究編寫了兩地的文化生態保護區規劃綱要,做了大量的前期工作,為進一步開展好文化生態保護區工作打下了堅實基礎,創造了很好的條件。
迪慶和大理州委、州政府將按照《文化部關于加強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建設的指導意見》的有關要求,在省有關業務部門和文化部的指導、領導下,加強領導和協調,建立鍵全保障機制,認真制定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的保護規劃和方案,落實各項保護措施,深入推進文化生態科學保護,并為當地文化繁榮和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做出積極貢獻。
文章:蘭明賢(云南省文化廳非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