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 曹嘉智)洗腳也能洗出個非物質文化遺產?記者昨天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獲悉,繼桐君閣傳統丸劑制作技藝之后,又一項傳統醫藥技藝郭氏按摩保健手法也已列入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今年,重慶保健按摩的傳統技藝還有望成為國家級“遺產”。
不只是洗腳那么簡單
“重慶有很多傳統養生手法都失傳了,因為很多民間醫術都是靠口傳,而且奉行"傳男不傳女"的規矩,如果在幾十年前,我根本就不可能學會這套技藝。”昨天,郭氏按摩保健手法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人重慶富僑總經理胡芝容告訴記者。
據悉,郭氏按摩保健手法是重慶富僑創始人郭家榮兄弟根據祖傳醫術,結合巴渝地理多潮濕、易風寒入骨及夏天炎熱暑毒等特點的基礎上總結出來的獨門絕招,比如說滾蛋法、滾藥包等,經胡芝容挖掘、整理、發揚,已形成一整套“郭氏按摩保健手法”,被列為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而她本人,也成為我市保健領域唯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
“有很多人瞧不起這門手藝,以為就是個洗腳的。”胡芝容說,其實保健按摩里有按、揉、搓、拍、擂、掐等10多種技術,還有很多中醫院都已失傳的手法,僅是洗腳一項,沒有兩三年就不可能出師,這項傳統技藝不應受人誤解。她表示,目前已有10個弟子正式磕頭拜師,準備將中醫按摩保健技術發揚光大。“今年5月,有個徒弟就會去香港開店。”
避免“人亡藝亡”尷尬
據重慶市保健按摩協會負責人介紹,曾經一度沸沸揚揚的中韓端午節“申遺”之爭,最終以韓國的勝利而告終,目前中醫診法、中藥炮制技術、針灸、中醫正骨療法、藏醫藥等9個項目,已被列入第一批申報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傳統醫藥目錄。“中醫保健按摩”是我國的國粹,已傳播到了馬來西亞、美國等世界各國,而重慶保健按摩協會等單位已發起“申遺”倡議,年內將把申報材料遞交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而昨天,九龍坡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主任余睡蓮也告訴記者,現在很多非物質文化遺產普遍面臨著傳承危機,傳人斷層、后繼無人,有的項目甚至已經到了“人亡藝亡”的地步,亟待推廣傳承。
據透露,目前我市國家級非遺項目達到39項,市級非遺名錄159項,區(縣)級非遺名錄1024項。我市非物質文化博物館即將立項,在博物館里市民可以看到這些瀕臨失傳,卻又代表重慶傳統文化精髓的文化項目。
文章:曹嘉智(重慶晨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