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26日,麻栗坡縣知青記憶博物館舉行開館儀式。云南省文化廳黨組書記、廳長黃峻,文山州文化局局長陳亞非,麻栗坡縣委、縣政府有關領導和麻栗坡知青代表等三百余人出席了開館儀式。
麻栗坡縣知青記憶博物館于2009年6月24日開工建設,項目建設得到了省文化廳領導的高度重視,并劃撥了專款,建設目的是為了紀念知識青年上山下鄉,并把這段歷史用文博語言展示給觀眾、留給后人。
40多年前,為積極響應毛主席“知識青年到農村去,接受平下中農再教育,很有必要”的偉大號召,有無數知識青年告別城市優裕生活、告別親愛的父母,踏上上山下鄉之路,在廣闊天地里同廣大農民群眾一道,戰天斗地,用熱血和忠誠譜寫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青春之歌。為紀念知識青年上山下鄉,記錄那段難忘的歷史,貫徹黨的十七大關于“三個永遠銘記”和“堅持科學發展構建和諧社會”的精神,有效地保護、利用、開發歷史文化和地方民族特色文化,經麻栗坡縣委、縣人民政府研究,決定在麻栗坡縣大坪鎮分水嶺村建立知青記憶博物館,并得到了云南省文化廳、中共文山州委宣傳部、文山州文化局等部門的重視和大力支持,于2009年6月24日正式開工建設。
該館建設主要是根據大坪地區同時代建筑風格,房屋結構為磚木馬鞍架臺梁式兩層建筑,大門門樓為燕窩式,面墻腰部設“毛澤東思想萬歲”紅色美術字標語,房內為展廳,左右兩側展示生活用具、勞動用具、生產工具、實物資料等;二樓左右廂房展廳陳列了一些知青捐贈和收集的實物資料,左側廂房展示麻栗坡知青新老照片,右側廂房展示各地知青故事和事跡;正廳為戲臺,戲臺墻體上部為毛澤東畫像,下部為1955年毛澤東為郟縣大李莊鄉《在一個鄉里進行合作化規劃的經驗》一文書寫的按語;正廳二樓右側為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農民素質教育網絡培訓室,左側為“農家書屋”圖書室。該館建設改造面積910.56平方米,合計文化惠民示范村一期工程建設共投入資金62.09萬元,于2010年5月竣工。
文章:趙桃(麻栗坡縣知青記憶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