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賞佛山老藝人制作木板年畫,品味河源的醇香客家娘酒釀,觀看潮州抽紗刺繡工藝……新年第一天的文化藝術中心廣場,暖陽高照,人頭攢動,以“我消費我快樂”為主題的第四屆文化消費節正在此舉行,而首次登陸文化消費節的全省28個國家級、省級的傳統美術、傳統技藝、傳統醫藥類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展銷成為文化消費節上當仁不讓的“人氣王”,吸引大批市民駐足觀望。
在潮州刺繡的展位前,一幅幅雍容華貴、具有浮雕效果的刺繡作品吸引了市民們的目光,尤其是當中的一條金色錦鯉,立體生動活靈活現。一條條金絲線在老藝人手中來回穿梭,游刃有余,她一邊刺繡,一邊向市民們介紹著潮州刺繡的特點:“潮州繡是中國四大名繡之一,女孩子長到十一、二歲,母親就會為她們準備潮繡嫁衣,潮繡的顏色主要以金繡為特點,邊繡邊墊凸,呈現出浮雕效果,并以此為特色區別于其他繡種。”老藝人說潮繡題材有人物、龍鳳、博古、動物、花卉等,以飽滿、勻稱的構圖和熱烈喜慶的色彩,氣氛鮮明、生動地表現題材,使潮繡產生了豐富瑰麗的藝術效果。
而在河源客家釀酒的展位前,醇厚的酒香已經引得市民們紛紛前來品嘗,“好味道,給我們來一斤!”一些市民已經準備下手把美酒帶回家,但河源的攤主遺憾地告訴大家,他們這次主要來展示,酒帶的不多,所以沒法賣,“沒想到中山的市民這么熱情,中意我們這些 ‘土特產’,想喝的話到我們河源來。”攤主熱心地邀請大家。
據悉,此次廣東省非遺展示板塊共邀請了包括廣州的廣彩瓷燒制技藝、核雕,汕頭的內畫和太安堂中藥文化,佛山的木版年畫,以及中山本地的咀香園杏仁餅、黃圃臘味、沙溪涼茶、隆都飲食、菊花飲食等傳統制作技藝等非遺項目將薈萃一堂,以實物展示、圖片展覽、代表性傳承人現場制作、產品銷售等形式,全面展示嶺南傳統文化的魅力。這些參展項目,曾經參展過深圳文博會、上海世博會、中國非遺博覽會、世界非遺節等國內外大型展會,深受消費者歡迎,而在地方性文化會展集中展示尚屬首次,為本屆消費節增加了瑰麗的色彩。一天的展示下來,證明這些具有鄉土特色的“非遺寶貝”的確很有市場,“許多地方非遺傳承人說,如果下次還有機會,他們一定再來中山。”
文章、圖片:付希華(中山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