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2日,在“文化遺產日”云南省系列活動開幕式中,公布了云南省第四批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156位代表性傳承人名單。
獲得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中,年齡最大94歲,年齡最小的32歲。其中,民間文學項目傳承人的有格薩(斯)爾、傣繃文、金平傣文、坡芽情歌等9人;傳統音樂項目有傈僳族民歌、洞經音樂、劍川白曲、布朗族民歌等16人;傳統舞蹈有壯族紙馬舞、熱美蹉等34人;傳統戲劇有傣劇、壯劇、殺劇等10人;曲藝有壯族漁鼓、彝族梅葛等7人;傳統體育、游藝與競技項目有打陀螺、吹槍等6人;傳統美術有彝族剪紙、白族民居彩繪等4人;傳統技藝有阿昌族戶撒刀鍛制技藝、過橋米線等45人;彝族醫藥傳承人2人;插花節、高臺藝術、傣族服飾等入選民俗類項目的有23人。
開幕式上,彝族剪紙藝人普青華作為第四批省級傳承人代表做了發言,她提到:獲得云南省第四批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的稱號,是黨和政府對民族藝人的重視,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視,作為“非遺傳承人”肩負著上承和下傳的任務,在日常的生活中將好好帶徒弟,積極參加非遺的展示、展演活動,讓彝族剪紙在自己手中發揚光大。
文章、圖片:云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