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2009年我省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進校園、進課堂、進課本系列活動以來,今年又成功啟動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進未成年管教所活動。7月7日,由云南省文化廳主辦,云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云南省未成年管教所協辦的“云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進未成年管教所傳承”系列活動在云南省未成年管教所正式拉開帷幕。
活動啟動儀式
活動啟動儀式后,我省彝族煙盒舞、海菜腔的國家級、省級傳承人后寶云、施萬恒、后美華,彝族刺繡、彝族剪紙省級傳承人游定美、陳德,進入云南省未成年管教所,對特殊的“學員”進行一周時間的第一期傳承授課。傳承人認真細心傳授,“學員”們比一般的孩子們更加珍惜學習機會,學習中每人都有驚人收獲。組織匯報表演中,大家展示了可喜的學習成果:煙盒舞難度技巧動作表現到位,刺繡作品充滿著對美好未來的向往,剪紙作品反映出對幸福家庭的渴望。展示作品時,孩子們臉上流露出深深的感激和驚奇的喜悅,傳統文化的教化力量在這里得到了充分體現。
非遺中心主任尹家玉在啟動儀式上講話
參加授課的傳承人
傳承人現場表演

匯報會上學習作品展示

剪紙作品展示

彝族剪紙傳承人陳德向未管所捐贈作品

彝族刺繡傳承人尤定美向未管所捐贈作品

服刑人員刺繡習作

匯報演出

彝族海菜腔匯報演出

傳承人與未館所警官合影
組織傳承人到未成年管教所開展傳習活動,既是未成年人管理教育工作的重要內容,也是讓未成年人掌握一技之長,練就本領,健康成長,今后更好地適應社會,服務大眾的客觀需要,同時,也是我們探索保護、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新的途徑,是廣大“非遺”保護工作者應盡的義務和責任。通過活動的舉辦,讓這些未成年人從小就感知民族傳統文化,尊重認同民族傳統文化,提高熱愛、保護身邊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意識,學習傳承人身上的優良品格和優秀技藝,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為迎接美好生活打好基礎。
文章:鄒 萍(云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
圖片:楊建榮(云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