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1日至4日,第20屆魯臺經貿洽談會“海峽兩岸非物質文化遺產聯展”在山東省濰坊市魯臺會展中心隆重舉辦。活動由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山東省文化廳、濰坊市人民政府主辦,濰坊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濰坊市人民政府臺灣事務辦公室承辦,濰坊市藝術館、濰坊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臺灣財團法人沈春池文教基金會協辦。
海峽兩岸非物質文化遺產聯展展廳
海峽兩岸非物質文化遺產聯展展廳
展覽旨在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加強海峽兩岸文化交流,展示兩岸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淵源與魅力,促進中華傳統文化的繼承與弘揚。分為“流彩的歲月”——傳統美術展區,“指尖的記憶”——傳統技藝展區,“奇妙的醫術”——傳統醫藥展區,“巧藝風華”――臺灣非遺文化館和“永遠的家園”——濰水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主題展廳五大部分。通過圖文、作品展示和傳承人現場演示等形式,宣傳展示了海峽兩岸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的多姿多彩和傳承人的精湛技藝。有來自臺灣和大陸20多個省市自治區的96個項目應邀參加活動。

有關領導看望我省參展項目和傳承人
中央電視臺記者進行現場拍攝
我省普洱茶制作技藝(貢茶制作技藝)國家級項目和有關傳承人李興昌、李明澤參加了活動的傳統技藝展。中國藝術研究院院長、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主任王文章,中共濰坊市市委書記杜昌文,中國文化部非遺司副司長王福州,中共濰坊市市委宣傳部部長初寶杰等領導親切看望我省傳承人,并詳細詢問了解普洱茶(貢茶)的制作技藝。中央電視臺“天賜普洱?世界茶源”紀錄片攝制組專門來到展會現場,對我省參展項目和傳承人進行補充拍攝。活動中,觀眾也表現出濃厚興趣,饒有興致的觀看了普洱茶(貢茶)制作技藝過程中的蒸壓成型、袋揉定型、壓茶等三個步驟,與傳承人品茶交流。有的觀眾還現場體驗了制茶技藝,表示雖然傳承人現場演示很簡單,但實際具有很多技術含量,不容易!臺灣一位學者品茶后,夸贊普洱茶帶有陽光的味道。
通過參加海峽兩岸非物質文化遺產聯展,讓臺灣和大陸的觀眾對普洱茶(貢茶)制作技藝有了更為直觀的感知和認識,零距離感受到了我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獨特魅力。
文章、圖片:吳雪娟(云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