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21日,廣南縣組織為《男子手巾舞》者兔鄉傳承活動示范點掛牌。者兔鄉共有三個《男子手巾舞》傳承活動示范點,分別為西芽村《男子手巾舞》活動示范點、上斗月村《男子手巾舞》傳承點和者岜村《男子手巾舞》傳承點。
掛牌儀式現場
者岜村傳承點的掛牌活動中,縣文化廣播電視體育局農瑾副局長提出開展保護和傳承《男子手巾舞》活動的要求,者兔鄉黨委陸花田副書記做動員講話,者岜村村民代表王永金老人進行表態發言;蒙季秋副主任帶領大家共同學習《男子手巾舞》傳承示范點責任制度;有關領導為者岜村《男子手巾舞》傳承點揭牌并發放傳承活動經費。活動結束后,熱情的村民敬上香甜的美酒和動聽的山歌。
在西芽村活動示范點的掛牌活動現場,西芽村村民們在省級傳承人陸國安老人的帶領下,早早的做好了準備,剛來到村口,掛牌隊伍一行就聽到了響亮的牛皮鼓、牛角號和铓、鑼的聲音,熱情的村民在村活動室門口排起了兩行縱隊,迎接各級領導的到來。座談會上,縣、鄉領導作了精彩講話,陸國安老人對今后開展傳承活動作了表態;蒙季秋副主任帶領大家共同學習《男子手巾舞》傳承示范點責任制度。隨著炮竹聲響,西芽村省級非遺項目活動示范點揭牌儀在活動室門口舉行。活動結束后,熱情的村民們邀請掛牌的領導和工作人員共同跳起歡快的手巾舞。
座談會
上斗月村目前暫時沒有活動室,村委會主任王紹權拿出自家的客廳作為村民活動室。由于剛下雨,道路泥濘,王主任就安排在自家的客廳內舉行授牌儀式,全體村民為之感動。
男子手巾舞壯語稱“曰唱”,起源于壯族傳統祭祀活動,是指在喪葬祭祀活動中,為年過花甲(60歲)的老人所跳的祭祀性舞蹈,因舞者均為男性,故稱為男子手巾舞。主要流傳在廣南縣者兔鄉、舊莫鄉、那灑鎮和蓮城鎮等壯族儂支系村寨;據查,宋朝末年以前(公元1279年前),壯族村寨就已流傳著在喪葬儀式上跳男子手巾舞的習俗。其舞動作粗獷、穩重、流暢、莊重、大方。是我國壯族傳統舞蹈中少有的純男性舞蹈之一。2013年10月“男子手巾舞”被公布為云南省第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名錄。
文章:蒙季秋(廣南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
圖片:李 斌(廣南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