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加強保護工作,迎接新年到來,龍陵縣結合民族民間傳統文化豐富多彩,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異彩紛呈的特點,積極組織開展三項活動,宣傳展示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和傳承人,受到群眾好評,收到很好效果。
一是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館開館儀式。2月11日,在縣文化館一樓舉行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館開館儀式。通過場景再現、實物見證、圖片記憶、文字說明等形式,全面展示全縣 51個非遺項目。共展出竹編、刺繡、民族服飾和土巴拉民族樂器等實物500多件。還組織部分傳承人在館外進行制陶工藝、玉雕技藝、木雕技藝,刺繡工藝等現場展示,為參觀者提供了“牽腸掛肚”、“松山荷包蛋”等非遺美食。讓人們切身感受民族民間傳統文化魅力,加深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了解和認識。
二是組織民族民間文藝匯演暨非物質文化遺產展演?;顒佑?月9日至11日,在縣宣傳文化中心禮堂舉辦。展演貼進實際、貼進群眾、貼進生活,共有20個節目參加了展演,通過激烈角逐共評出一等獎4名,二等獎6名,三等獎10名。節目質量高、內容豐富、燈光音響效果好、組織保障到位,大多為農民演員、教師和非遺傳承人等非專業人員是這次展演的特色和亮點。由非遺項目排演的阿昌族舞蹈《長筷戲新郎》、傣族花棍表演《來環傣》、傈僳族舞蹈《傈僳歡歌》等節目,真正做到了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活態傳承。節目現場喝彩聲、歡呼聲此起彼伏,讓人們真正享受了一頓文化大餐。
三是組織以非遺保護為主題的“民族民間文化美術書法攝影展”。展覽于2月8日至14日,在龍陵縣抗戰紀念館一樓展廳舉辦,共展出民族民間美術、書法、攝影展92幅,其中:美術作品26幅,書法作品25幅,攝影作品41幅。
文章、圖片:馬 靜(保山市文廣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