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16日,“昆中藥傳統中藥制劑”項目成功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新聞發布會在昆明召開。發布會上,昆中藥的股東企業昆明制藥集團董事長何勤介紹了該項目申報和保護情況。云南省食品藥品監督局副局長邢亞偉、云南省中醫管理局常務副局長趙勇、云南省文化廳非遺處副處長董艷玲、云南省中醫中藥研究院原院長張震研究員,云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專家委員會委員劉世榮,云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專家委員會委員、昆明植物研究所裴盛基研究員等出席并作了發言。
新聞發布會
專家認為,云南是植物王國和動物王國,傳統醫藥資源豐富,中醫藥特色鮮明,品種數量均屬全國之首,在全國具有地域特色和區位優勢。為傳統醫藥的開發及天然藥物研究提供了良好的條件和基礎。
省文化廳非遺處董艷玲副處長指出,昆中藥作為“中華老字號”企業,此次能成功申報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是充分挖掘昆中藥傳統醫藥文化資源的體現。同時,在我省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107項(122個保護單位)中,傳統醫藥僅有5項。這與云南傳統醫藥資源大省極不相稱。今后工作中,我省應加強傳統中醫藥的保護傳承工作,聯合省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省食品藥品管理局,積極組織申報一批中醫藥非物質文化遺產和代表性傳承人,開展中醫藥文化遺產認定、記錄、建檔等工作,加大具有歷史、文化、科學價值的中醫藥文化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力度;爭取將部分傳統配方、醫療技藝等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名錄。并且加強民族醫藥資源保護與發展。充分挖掘民族民間醫藥資源,加大民族藥資源的保護與開發利用,推進民族藥標準化建設,扶持和鼓勵民族藥材、制劑的開發和使用,支持發展民族醫藥產業,建立一批民族醫藥藥材生產示范基地,扶持一批云南民族藥材知名品牌和知名生產企業,培育發展中藥材、民族藥材種植、研發、加工和營銷產業鏈。支持民族醫藥機構申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示范基地和保護利用設施建設,把傳統醫藥的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和經濟優勢。
省文化廳非遺處董艷玲副處長發布會上發言
昆明制藥集團董事長何勤介紹項目申報和保護情況
對昆明中藥廠有限公司而言,“昆中藥傳統中藥制劑”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名錄,既是一種榮譽,更是一份責任。據介紹,近年來,昆中藥采取“生產性保護方式”對傳統中藥加以保護。2012年設計昆中藥“如意花”標識,注冊保護歷史上的老字號;恢復實施“師帶徒”制度,完善傳承譜系;在傳統中藥生產崗位上,設立師徒人員32人,并把這些崗位列為關鍵崗位,穩定藥工;規劃和建設新的傳統中藥生產線、場所以及“昆中藥博物館”;恢復了百寶丹搽劑、生三七丸、熟三七丸、五味子糖漿、益氣健身膏等一批老藥的生產。同時,通過組織訪問老藥工、老領導和老字號的后代30多人,搶救了一批珍貴的檔案資料。
項目的兩位省級傳承人
昆明中藥廠有限公司總經理林鐘展表示,昆中藥有責任傳承和弘揚豐富的中醫藥文化資源。將按照承諾履行保護計劃,認真貫徹國家“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傳承發展”的工作方針,堅持科學保護理念,制定規劃,扎實做好昆中藥的傳承、傳播工作,積極探索傳統醫藥保護傳承的新路子,將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建立現代藥企制度緊密結合起來,為“云藥”發展增加新的內涵,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闡釋好中國特色,在全省道地藥材和傳統醫藥的傳承發展中發揮出積極的示范引領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