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為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弘揚傳承民族手工刺繡技藝,元陽縣舉辦了“民族韻、梯田魂、巾幗情”民族手工刺繡大賽活動。主要有五項內容:
一是收集作品。14個鄉鎮的婦聯,根據《元陽縣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舉辦“民族韻、梯田魂、巾幗情”民族手工刺繡大獎賽活動的通知》精神,收集各民族婦女的手工刺繡作品,從中選出相對優秀的作品報送由縣婦聯、縣民族宗教事務局等相關部門組成的大賽組委會。
二是組織評選。由3名紅河學院教授,4名州非遺中心、縣民族民間刺繡的專家組成大賽組委會評選小組,從原創性、藝術性(技術技法、色彩配置、圖案設計)、民族性(地域性、民族特色)、創新性(設計新穎獨特、技藝品種獨創、具有產品開發的導向性)等方面,5月14日對參賽作品進行了評審。共評選出一等獎1名,二等獎2名、三等獎3名,優秀獎12名。
三是進行培訓。6月17日上午,組織所有報名選手在縣委黨校進行民族手工刺繡技能培訓,邀請紅河學院藝術學院副教授劉海青、州非遺中心普梅麗老師為大家授課。劉海青老師從色彩的方面向參賽選手介紹了各民族圖案構成形式與色彩搭配的技巧,普梅麗老師則向參賽選手介紹了彝族(花腰)刺繡的五種繡法,通過培訓,使參賽選手懂得了刺繡中色彩搭配的重要性,了解到其他民族(支系)的刺繡手法,為元陽婦女采用多種繡法刺繡出更多色彩協調、圖案多樣的作品提供了有效幫助。
四是舉辦展覽。從參賽作品中,選取67幅繡工精美、比較有代表性的作品進行裝框,與元陽本土的13套民族服飾以及各種民族手工刺繡旅游產品一并,在元陽會堂前廳進行陳列展示。
五是開展交流。2015年6月17日下午3時,大賽組委會組織參賽選手在元陽會堂小報告廳進行民族手工刺繡技藝交流活動,獲獎選手在會上介紹了自己的技藝特點,并提出了發展元陽民族手工刺繡的對策和建議。
交流會上,州委統戰部部長羅萍、州民族宗教事務委員會主任張紅文、元陽縣委書記李維等領導,為獲獎選手頒發了獎狀及獎金。
活動的舉辦深入挖掘了元陽優秀民族傳統文化,推出了一批優秀民族手工刺繡能手,為豐富延伸梯田文化和民族文化內涵,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發揮了積極作用。
文章:普麗梅(紅河州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