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7日,第六屆“中國?彌勒阿細跳月民族節”在彌勒市文體中心體育場盛大開幕。南澗跳菜,傣族孔雀舞,彝族海菜腔、煙盒舞,樂作舞,霸王鞭舞,怒族民歌“哦得得”、藏族熱巴調等國家級、省級非遺項目依次在開幕式亮相。
作為本屆民族節的重點,“中國?彌勒第六屆阿細跳月民族節暨云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活動”于8月8日上午正式拉開帷幕。云南省文化廳非遺處處長蔡永輝、云南省非遺保護中心主任尹家玉出席開幕儀式。
省非遺中心主任尹家玉致辭
非遺展示活動包括民族民間歌舞樂展演和傳統技藝展示兩大板塊。來自全省16個州市的近百名非遺傳承人在活動現場一展身手。喜慶熱鬧的南澗跳菜和彝族酒歌每次出場都贏來滿堂喝彩。國家級傳承人旺臘及其兩位弟子帶來了徒手孔雀舞,著名孔雀舞大師毛相之子——依團,則表演了婀娜優雅的架子孔雀舞。來自怒江的陳玉珍、郁伍林和來自迪慶的江松此里、格茸拉初分別表演了怒族情歌對唱“哦得得”和藏族弦子、熱巴調。國家級傳承人后寶云、施萬恒各攜女兒同臺演出,即興演唱的彝族海菜腔和獨特的煙盒舞舞姿深受觀眾喜愛。
南澗跳菜
海菜腔、煙盒舞
傣族孔雀舞亮相開幕式
活動三天,現場游人如織,熱鬧非凡。白族扎染、傣族織錦、傣族竹編等實用性的展品十分暢銷;建水紫陶、劍川木雕、個舊錫器、琺瑯銀器等項目吸引了大量游客駐足。明艷鮮活的騰沖皮影,栩栩如生的面塑和好吃的水酥餅、官渡餌塊則深受孩子們的熱捧,供不應求。許多收藏愛好者都在活動中選到了鐘意的工藝品。
“以前不知道‘非遺’究竟是什么,像烏銅走銀、納西族東巴畫等很多東西以前也沒多少了解,這次活動讓我們彌勒人民大開眼界了。”前來參觀的左女士對這次活動給予了較高的評價。
納西族東巴畫
騰沖皮影
呈貢剪紙
水酥餅制作技藝
“阿細跳月”是彝族阿細人最具藝術神韻與民族精神的民族民間舞蹈,是中國少數民族民間舞蹈的經典之一。2008年,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彌勒市政府在2009年,將每年8月7日至9日定為“阿細跳月民族節”。今年是規模最大、活動內容最為豐富的一屆。除非遺項目展示、展演和“萬人跳月”外,還有畫眉比賽、斗牛比賽、摔跤比賽、篝火晚會等近十項大型活動。為觀眾提供了一個全面了解彌勒民族文化和我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成果的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