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8月17日,云南省國家級、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培訓在昆明啟動,來自全省的224位國家級、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參加了培訓。
講座和交流發言之后,傳承人們開展了互動交流活動。來自曲靖市的彝族大三弦舞省級傳承人趙竹英以一曲歡快熱烈、動感強烈的大三弦舞拉開了活動的序幕,彝腔海腔演唱省級傳承人金銀煥表情達意的即興創作演唱,來自昭通市的昭通清拳省級傳承人許明富、彭志飛威武雄壯的拳術表演,來自西雙版納州的布朗族彈唱傳承人巖瓦洛、玉南坎婉轉柔情的彈唱,傣族章哈國家級傳承人玉光和省級傳承人玉濤坎、依香、波香罕的章哈演唱……一個個精彩節目不斷上演,一項項絕技紛紛呈現,掌聲不斷響起,情緒不停被推向新的高潮。苗族、彝族、拉祜族蘆笙舞同臺上演,展示各自不同的特色與風貌;白族情歌、壯族山歌、哈尼族多聲部演唱、彝族海菜腔繞梁不絕,盡顯云南各民族的魅力;哈尼族棕扇舞、彝族弦子舞、拉祜族牡帕密帕、佤族司崗里、漢族花燈戲、滇劇相互碰撞,在惺惺相惜中分享著各自的經驗……花燈戲省級傳承人楊美淮被現場熱烈的氛圍所感染,臨時更換了表演內容,讓家人趕著送來了道具。73歲的老人青春煥發,披掛著沉甸甸的道具,在簡陋的舞臺上靈巧地輾轉騰挪,一出《豬八戒背媳婦游春城》引得全場沸騰……
傣族章哈
彝族海菜腔
白族情歌
南澗跳菜
花燈戲
持續兩個多小時20個節目的表演讓人回味無窮。被帶動了情緒的傳承人們紛紛請求繼續上臺表演、展示技藝,觀看的人們戀戀不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魅力、傳承人們技藝的精彩,將不斷積淀、不斷傳揚。
文章:趙 桃(云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
圖片:阮坤瑾 馬秀娟(云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