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1日至21日,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四川省人民政府、中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國委員會主辦,成都市人民政府、四川省文化廳、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承辦的第五屆中國成都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節在四川成都舉行。
此次非遺節以“傳承文脈、創造未來”為主題,聚焦“現代化進程中的非遺保護”探索了“非遺+互聯網”的發展途徑。來自65個國家和地區的代表團應邀參加了論壇、博覽會及演出活動,全國各地的400多個非遺項目500多位傳承人亮相非遺節。我省藏族黑陶燒制技藝、彝族(撒尼)刺繡技藝、劍川木雕3個國家級項目應邀參加了博覽會中國藏羌彝文化走廊非遺展展示活動,傳統舞蹈國家級項目阿尺木刮應邀參加了節日期間的演出活動。
項兆倫副部長參觀云南展區
博覽會展示期間,文化部副部長項兆倫、文化部非遺司副司長馬盛德及澳大利亞、韓國、巴基斯坦、捷克和斯里蘭卡等國駐成都領事官員先后來到藏羌彝文化走廊-----云南展區,看望我省傳承人并詳細了解項目保護發展情況,我省參展精美的刺繡,精致的木雕,粗獷的黑陶吸引各國嘉賓,表達贊美之意。
云南展區也吸引了眾多媒體的關注,四川電視臺、成都電視臺、中國手藝網等多家媒體先后采訪報道了我省參展項目及傳承人。還吸引了大量成都市民前來參觀。許多年輕女孩被手工刺繡展品吸引,忍不住要摸上一摸,詢問幾句。而一些上點年紀有過繡花經驗的年長觀眾,被刺繡作品喚起了曾經的繡花記憶,禁不住要對比一番。彝族刺繡省級傳承人馬瓊芬老師現場耐心的給她們講解自己作品的特點。其中有一對帶港臺口音的男女,儼然是云南通,他們對彝族刺繡的各種技法如數家珍,在參觀完馬老師帶來的幾片老繡后更是贊不絕口。他們說,雖然去云南考察過許多次,但這些精美的刺繡也是難得一見的,沒想到能在成都非遺節上看到。大理劍川木雕展柜前也吸引了許多觀眾,他們有的是以前到過大理旅游的,有的是向往大理的,都想通過展覽多了解些大理傳統技藝和傳統文化,而此時劍川木雕技藝省級傳承人段四興老師除介紹自己的作品外,還客串起了大理的旅游大使,耐心地一一解答。
外國嘉賓參觀彝族刺繡
藏族黑陶燒制技藝傳承人郭軍華向觀眾介紹作品
阿尺木刮參加演出
博覽會不僅是一個展示宣傳的平臺,也是一個交流學習的平臺,來自世界各地和全國各地的非遺傳承人齊聚蓉城,相互之間取長補短。對于我省藏族黑陶制作技藝省級傳承人郭軍華老師來說,這次活動收獲不小。最近他正忙于籌備自己的制陶廠和傳習基地。如何去做,作品如何創新?一直是他在思考的問題,而這也契合了本次非遺節探討的“現代化進程中的非遺保護”這一課題。展會期間他結識了來自四川稻城縣阿西村的制陶老師。除技藝的切磋外,更多的經營理念和營銷推廣方面的碰撞讓他倍受啟發。而與來自福建德化、浙江青瓷、江蘇宜興的幾位制陶大師的交流學習更是讓他眼見大開、思路泉涌。他說,現在有信心了,許多問題也有思路了,有機會還要他們的廠里去看看取取經,把尼西的黑陶做大做強,讓更多的鄉親受益,讓尼西的黑陶制作技藝發揚光大,傳承下去。
節日期間,每天都安排精彩的演出活動,來自世界及全國各地的25支表演隊的藝術家們為節日奉獻上了色彩繽紛風格各異的民族歌舞,給非遺節營造了隆重的節日氣氛,我省傳統舞蹈國家級項目阿尺木刮應邀參加了節日期間的演出活動,向參加節日的各國人民展示了云南多彩的民族文化。
云南參展人員合影
兩年一屆的成都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節活動落下帷幕,我省參加展覽、展示活動的項目得到組委會的認可和好評,分別獲得組委會的表彰。
文章、圖片:楊建榮 (云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