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在全省第九屆民族民間歌舞樂展演中出成績、出水平,并以本次展演為契機,充分展示玉溪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成果,展現玉溪各少數民族優秀傳統文化,調動基層群眾文藝創作和演出積極性,進一步推動全市少數民族文藝創作蓬勃發展,培養鍛煉藝術人才,在玉溪市文廣局的精心組織、統一領導下,玉溪市文化館與各縣區相關文化單位密切配合、通力協作,以全國第十個文化遺產日為契機,舉辦全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展演,為歌舞樂展演選送節目的遴選工作奠定了基礎。通過組織專家進一步實地調研、提煉編排,最終選送5個節目,代表玉溪參加本屆歌舞樂展演。
《綠衣歌》由收集于云南玉溪市澄江縣華光回族聚居村的回族歌謠《綠衣誦》改編創作而成,是為回族學生舉行穿衣儀式時所念的歌謠,表達了人們對年輕學子學有所成的喜悅之情以及對其的教誨和祝福。
《綠衣歌》
《牛角二胡花煙盒》是在民間煙盒舞的基礎上加工排練而成。胡琴拉起來,煙盒彈起來,姑娘唱起了,小伙樂開懷,跳上一曲煙盒舞,歌唱家鄉,贊美生活。
《牛角二胡花煙盒》
《禮樂滿堂紅》取材于通海洞經音樂,融儒、釋、道三教合一,既有道家音樂的高雅灑脫、宮廷音樂的華麗典雅、儒家音樂的莊嚴渾厚,又有川陜音樂的高亢、江南絲竹的柔美和民間小調的活潑,是一個獨特的音樂品種。
《禮樂滿堂紅》
《一窩小雀》根據流行于江川安化鄉一帶的彝族民間器樂曲《一窩雀》、《撒弦調》等曲調改編而成,通過少兒們馴熟的弦子演奏技法表現,展示了彝族山寨少兒的天真、活波的精神風貌,以及對民間傳統文化藝術的熱愛和對家鄉的贊美之情。
《一窩小雀》
《傣雅翹》取材于傣雅人的出嫁習俗,一頂雞縱斗笠區分了姑娘和婦女,出嫁的那天起,媽媽為女兒戴上雞縱斗笠,從此一年四季走在風雨里。傣家人愛翹,她們的斗笠是往上翹的,掛滿銀鈴銀泡的筒裙是往上翹的,巧手上的十個指頭也是往上翹的。
《傣雅翹》
文、圖:玉溪市文化廣播電視局
編輯:李艾玲 馬秀娟 王海
責任編輯:趙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