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牽手百度知識體系,將通過百度百科和百度知道的廣闊平臺普及傳播云南優秀民族民間傳統文化,用互聯網科技守護非遺,讓公眾認識非遺、接觸非遺。
11月30日,以“傳承與守望”為主題的百度知識體系非遺線下啟動會在北京召開。云南、四川、山東、福建四省與百度知識體系平臺達成合作,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互聯網+”落地。文化部非遺司副司長王晨陽、文化部非遺司管理處處長榮書琴、中國民營文化產業商會副會長王水霞、百度知識體系負責人徐賀出席會議。
王晨陽副司長表示:今年是非遺保護正式納入國家文化發展戰略十周年。在十年這個時間節點上,非遺保護將從“建章立制”轉入“鞏固成果,提高保護傳承水平”的縱深發展階段?;ヂ摼W的迅猛發展,改變著我們的生活,借力互聯網,非遺保護傳承將贏得更為廣闊的空間。百度是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和中文網站,為我們的工作和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百度公司運用互聯網技術和數字科技立體化介紹非遺知識,利用其龐大的用戶群和廣大用戶的知識依賴,打造互聯網+非遺的傳播模式,不管是對豐富百度知識體系,還是促進廣大公眾對非遺的了解和熱愛,都具有積極的意義。
百度副總裁李明遠認為,隨著互聯網對現實世界的影響和技術生產進步帶來的生活方式改變,年輕一代如今很少有機會接觸和體驗非遺文化的某些內容,尤其是有些非遺項目曾經作為日常生活一部分的那種體驗,但這并不代表他們不感興趣或者非遺在這個時代不具備魅力和吸引力了,我們希望通過互聯網科技讓傳統文明的精華部分重新煥發新生,在文化界西風日盛的今天照亮東方自己的獨特傳承。李明遠還指出,對中華兒女而言,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不僅關乎這些文化產物本身,更關乎華夏文明根基的存續與不斷發展。
云南民族眾多,獨具特點的人文地理環境和富有特色的多民族聚集優勢,凝聚了豐富多彩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富集程度,位居全國之首,到處都能看到非物質文化遺產各種表現形式及其文化空間的典型范例。類型繁多、體系龐大、底蘊深厚,文化多樣性在中國乃至世界都屬罕見,是云南和其它省份相比,獨有的文化特色和現象。目前,云南共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105項、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85項,國家級非遺名錄項目代表性傳承人69人,省級非遺名錄項目代表性傳承人1016人。有迪慶、大理兩個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傣族剪紙”、“藏族史詩《格薩爾》”兩個項目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據了解,百度知道正不斷夯實其“全球最大中文問答社區”的地位,活躍注冊用戶達1.2億,已解決問答量超過4.08億,其中非遺問答量已超過200萬;作為中文互聯網上最大的百科全書,百度百科已經擁有將近1300萬個詞條,每天迎接4億用戶的檢索求知,二者共同構成了中文互聯網上最大的知識平臺。此次與百度知識體系的合作,相當于為云南非遺搭建了一個永不下線的博物館,讓非遺的保護與推廣更科學高效??梢灶A見,屆時百度非遺知識平臺的相關內容將獲得大幅增長。
據介紹,百度知道非遺特型產品頁、百度百科非遺集合頁都已正式上線。首期百度百科非遺專題集合頁共包含1377個非遺項目,創新融合富媒體、雙語、電商等形式,深入挖掘非遺項目的文化底蘊,建立非遺特型頁,首屏采用充滿中國風的“卷軸”敘事方式,同時第一次使用中英雙語版頁面,為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搭建一個國際化的舞臺。
百度百科非遺集合頁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播并不是缺乏市場,而是缺乏渠道。在互聯網絡成為人類社會信息交流主要方式的時代背景下,保護非遺隨時代發展而發展,非遺與百度知識體系平臺的結合,將在知識文化領域打通“連接人與服務”的科技通道,對于增強我國文化軟實力具有積極的社會意義。
文章:黃琛
圖片:肖依群 黃琛
編輯:王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