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至24日,“2015?中國長江非物質文化遺產大展”在武漢國際會展中心舉行。來自長江流域11個省市區約400多個非遺項目、589位代表性傳承人、1200多件非遺作品以及近百名非遺保護工作者、專家學者匯聚江城。本屆大展的主題為“長江文明?非遺唱響”,由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武漢市人民政府和湖北省文化廳主辦,武漢市文化局、武漢旅游發展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承辦。
21日上午隆重開幕,我省納西族東巴畫傳承人和國耀和其它省市的非遺傳承人代表共同開啟中國長江非遺網。湖北省委宣傳部部長梁偉年,文化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司司長李雄和國家級項目代表性傳承人龍從發先生共同為大展揭幕。大展包括中國長江非物質文化遺產大展、長江流域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劇目調演、錦繡長江館藏作品展、長江流域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城市聯盟簽約儀式、非遺項目園博園展覽展演活動、中國長江非物質文化遺產大展進校園進社區活動、《長江魂?中華長江人文山水國畫長卷》首展、中國長江流域非物質文化遺產網啟動儀式八大板塊。我省廣南歌舞團應邀在武漢劇院,為武漢市民帶來了一場大型民族歌舞晚會——《尋夢世外桃源》。
云南展區
省非遺中心精心遴選了傣族剪紙、納西族東巴畫、彝族(撒尼)刺繡、劍川木雕、白族扎染技藝、斑銅制作技藝、普洱茶制作技藝、傣族織錦技藝、藏族黑陶燒制技藝、建水紫陶燒制技藝、烏銅走銀制作技藝、壯族刺繡、玉雕、皮影制作技藝、葫蘆絲制作技藝、云子(圍棋)制作技藝、琺瑯銀器制作技藝、錫器制作技藝、壯族銀器制作技藝、木碗制作技藝、酒制作技藝(楊林肥酒)、銀器制作技藝(祥云汪情)、官渡餌塊制作技藝、傣族竹編(新平)等24個國家級、省級非遺項目,53位傳承人參加此次大展。
傳承人現場展示吸引了眾多觀眾
品普洱茶,看東巴畫
收益頗豐
這是我省到省外參加展示活動中,展區面積最大、參展項目最多、參展人數也最多的一次。各省展區由本省精心設計、獨立布展,凸顯出各省別具特色的特裝展示區。我省展區搭建采取現場制作展示區和精品陳列展示區相結合的方式,展區內附上圖片、文字和宣傳視頻。展區充分體現了云南民族特色和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
大展除每個省市特色展區外,還特設了錦繡長江、漆韻長江、紙繪長江、刻畫長江等4個主題展區。我省的白族扎染、彝族(撒尼)刺繡、壯族刺繡,傣族剪紙,劍川木雕、烏銅走銀、壯族銀器等7個項目的精品也進入到主題展區陳列。展覽期間,烏銅走銀制作技藝、建水紫陶燒制技藝、錫器制作技藝、銀器制作技藝、皮影制作技藝等十余個非遺項目與武漢市旅發投集團武漢非遺文化傳播有限公司進行簽約,十個項目將在2年內落戶武漢銷售,武漢多家媒體對我省代表性傳承人做了采訪并進行了專題報道。
我省傳承人簽約儀式
云南參展人員合影
在短短4天的時間里,我省300多平米獨居民族特色的展區就吸引約4萬名觀眾到場,前來觀展的觀眾絡繹不絕,許多展位前都被人群包圍得水泄不通,39萬的銷售創下近年來省外展示銷售額的新高,傳承人們滿載而歸。此次展示得到傳承人一致贊譽,既宣傳了自己,讓更多的老百姓了解自己手上的技藝,又能和其他非遺同行進行切磋、交流學習,紛紛表示以后會積極參加這樣的活動。
文章:吳雪娟
圖片:吳昭紅 楊建榮
編輯:王 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