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昭通市非遺中心相關領導及工作人員深入魯甸縣桃源鄉、茨院鄉開展民間文學、回族刺繡和傳統飲食等非遺調查。
上午,調查人員分兩組進行調查。一組到茨院開展《拿龍的故事》《桂老巴巴使鬼推磨》等民間傳說調查;另一組到桃源鄉桃源社區刺繡、拋繡藝人甄二仙家調查回族刺繡。甄二仙是昭通市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回族刺繡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她向調查組演示了回族刺繡、拋繡制作的整個流程,展示了背帶、窗簾布、娃娃肚兜等作品。調查組拍攝了相關視屏、收集了資料,市非遺中心還向甄二仙征集了多件刺繡實物。
下午,調查組來到茨院進行罐罐茶、傳油香、半邊鍋粑粑、手搓蕎面湯等回族傳統飲食調查。回族老人向調查組展示了罐罐茶烤制流程,詳細講述了茶罐的來源、茶和水的分量、烤制的時間和火候等情況;回族婦女向調查組展示了傳油香的制作流程,講述了傳油香習俗的來歷和文化內涵。回族婦女們還向調查組展示了半邊鍋粑粑的制作流程,并邀請調查組參與體驗制作半邊鍋粑粑。
調查人員正在訪談甄二仙
甄二仙在構圖
甄二仙在拋繡
回族刺繡品
回族婦女正在做半邊鍋粑粑
回族婦女正在做傳油香
通過此次調查,調查組詳細收集了回族民間傳說、刺繡、拋繡和回族傳統飲食的相關資料,為即將開展的飲食文化節和進一步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和保護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供稿: 陳蛟龍(昭通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
編輯:王海(云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