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加強我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田野調查水平和項目申報能力,做好非物質文化重點資源調查和第四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申報工作,根據云文非遺〔2016〕8號文件的要求,在先期開展廣南縣《獲那訇》教學案例的基礎上,根據培訓領導小組安排,調查培訓工作組結合實際,及時接受和啟動了富寧縣《跳宮節》的田野調查培訓工作。由董艷玲副處長任組長,劉世榮、吳思明、起國慶三位老師擔任專家,殷志勇、字磊、王海、王曉亮等11位成員組成的民俗類調查工作組,于5月6日先期抵達文山州富寧縣開展前期調查培訓準備。
當晚,董艷玲副處長和劉世榮專家與縣文廣體局黃炳會局長認真交流溝通有關彝族跳宮節項目的調查整理工作。同時,組織大家集中開會,就7日到富寧縣板倫鄉龍邁村實地調研踩點準備工作提出方案,統一思想,明確任務,討論資料的補充和布置承擔培訓授課同志的課前準備,劉世榮專家談了自己對調研教學提綱的看法和建議。會議要求指導老師重新調整教學內容和重點,整理好授課資料。
劉世榮專家指導《跳宮節》田野調查方法和教學方案
7日中午,在富寧縣文廣體局羅琦芬副局長等同志的引導下,調查培訓工作組一行前往板侖鄉龍邁村《跳宮節》省級傳承人羅偉云家。羅云偉父子向工作組詳細介紹了龍邁村彝族跳宮節的各個環節,下午四時許,工作組在羅偉云的陪同下,來到臨近的木臘村參觀了有關活動儀式。回到縣城后,工作組利用晚上時間,又組織召開會議,安排四位指導老師根據自己的教學計劃和教學教案作了講解;同時小結全天工作并對下一步工作進行了布置。
工作組訪談《跳宮節》省級傳承人羅偉云家
按照培訓日程安排,8日工作組前往廣南集中報到。9日上午參加云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業務骨干培訓動員會和專家集中授課。下午工作組又帶領來自昆明、紅河、文山、玉溪、昭通五個州市的參訓人員返回富寧,當晚在麗水俊園山莊組織全體人員召開培訓會議,以會帶訓,介紹專家組成員以及本次培訓的基本要求和目的;四位指導老師分別就《田野調查資料的收集與整理》、《田野調查提綱的撰寫》、《田野調查中的攝影方法》、《田野調查中攝像應該注意的問題》對參訓學員進行詳細講解;各位專家提出指導意見。
云南省文化廳非遺處董艷玲副處長講解民俗組《云南省非遺業務培訓要求》
云南省非遺中心王海講解《田野調查資料的收集與整理》
云南省非遺中心王曉亮講解《田野調查提綱的撰寫》
云南省非遺中心殷志勇講解《田野調查中的攝影方法》
云南省非遺中心字磊講解《田野調查中攝像應該注意的問題》
為使調查培訓準備工作扎實有效,10日上午,安排所有參訓人員根據組內分工,各自分頭從文本、影像、圖片等方面認真查閱有關資料。當天下午,又召開了有板侖鄉龍邁村《跳宮節》省級傳承人羅偉云夫婦,副鄉長王旭和,縣彝學會會長牟德富,縣政協文史委主任黎勝根,國家三級演員、原壯劇團副團長鄒漢松,縣文廣體局副局長羅琦芬,13個鄉鎮文廣體服務中心負責人、縣文化工作隊人員參加的座談會。會上,工作組和培訓學員認真聽取了富寧縣的縣情和對“跳宮節”項目細節性的介紹和提問。晚上,五個州市小組的領隊代表分別作調研提綱交流,各位專家作了認真指導。
學員認真查閱資料
民俗組《田野調查提綱》分享交流會
通過做好深入細致的前期準備工作,為11日的正式實地調查獲得豐富信息,打下了很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