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第十一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日之際,6月18日上午,曲靖師范學院隆重舉行“第三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基地”揭牌儀式暨曲靖師范學院“2016年非物質文化遺產進校園系列活動”啟動儀式。
云南省文化廳非物質文化遺產處處長蔡永輝、云南民族大學教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評審專家楊德鋆、曲靖市文化體育局副局長竇文孝、曲靖師范學院校長浦虹、副校長張永剛等出席儀式。來自國家、省、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來自社會各界的嘉賓及曲靖師范學院部分師生參加了啟動儀式。
啟動儀式上,曲靖師范學院張永剛副校長首先代表學校向來賓們表示了歡迎。張副校長認為,基地的落戶及活動的開啟,不僅創造了我校與專家、學者、傳承人的交流機會,也豐富了學校的文化內涵,是曲靖師范學院服務地方性文化建設的具體體現。為積極配合把我省建設成為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譜寫中國夢的云南篇章,增強文化自覺、文化自信、文化自強,創新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的機制和路徑,推動我省“非遺”項目進校園、進課堂,在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處的指導下,我校成為“第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基地”,這是依時順勢,吸納優秀文化資源辦學的重要收獲,也是學校轉型發展、促進曲靖地方文化建設的重要證明,意義深遠,價值巨大,值得我們認真做好。
蔡永輝處長在講話中認為,這次非物質文化遺產進校園活動,是學校的傳統教育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播有效結合的方式,要把這個活動繼續進行下去。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建設民族文化大省的基礎和源泉,凝聚著我們祖先的知識和智慧,是大家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精神財富,也為學校的社會教育和學生的社會實踐插上想象的翅膀。通過此次活動的舉辦,增加了廣大學生參與文化遺產保護的意識,充分調動了老師、同學的靈感。
隨后,張永剛副校長與蔡永輝處長為“第三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基地”揭牌。張副校長宣布曲靖師范學院2016年非物質文化遺產進校園系列活動正式開始。
揭牌儀式
啟動儀式現場
系列活動由兩場高水平學術報告開啟,云南民族大學教授、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評審專家楊德鋆教授帶來報告《非遺保護在云南》、曲靖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原主任李玉學帶來報告《曲靖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實踐》。
下午,分別在7個會場進行了“非遺”的傳承交流活動。國家級非遺項目“傣族剪紙”代表性傳承人邵梅罕、省級非遺項目“彝族撒尼刺繡”代表性傳承人畢躍英、省級非遺項目“傣族孔雀舞”代表性傳承人依團、省級非遺項目“會澤洞經音樂”代表性傳承人田永光、云南省民族民間舞蹈藝人“苗族蘆笙舞”傳承人韓尚云、云南省民族民間舞蹈藝人“彝族確比舞”傳承人張德安、楊五斤、市級非遺項目“彝族四大腔”代表性傳承人李成剛,她們生動的為師生們展示了非遺項目并現場教學,師生們認真學習和模仿,受益良多。
“傣族剪紙”傳承人邵梅罕示范剪紙
“彝族(撒尼)刺繡”傳承人畢躍英指導學生
洞經音樂展示
師生仔細聽取館內工作人員介紹
曲靖師范學院師生們還到曲靖市文化館,參觀了曲靖市非遺陳列室“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瑰寶,詳細聽取了館內工作人員介紹,了解到了“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的意義和的重要性。
此次首屆非物質文化遺產進校園系列活動以“弘揚民族文化,共筑精神家園”為主題,大力營造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輿論氛圍,進一步擴大非物質文化遺產活態傳承的力度,為建立全方位、多層次、多渠道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體系開啟良好開端,它將促進“非遺”項目在保護傳承的基礎上不斷創新發展,為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服務地方經濟社會作出新的貢獻。
文章、圖片:王晶晶(曲靖師范學院音樂舞蹈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