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山州境內居住著漢、壯、苗、彝、瑤、回、布依、蒙古、白、傣、仡佬11個民族,支系分類眾多。不同地域環境及生活習俗,造就了民族服飾的多樣性和豐富性,形成了獨特的民族傳統服飾文化體系。為了加強文山州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傳統服飾類的保護措施,文山州文化館于2016年12月12-16日,組織全州各縣(市)文化館(非遺中心)開展民族傳統服飾資料采集工作。
此次采集工作通過兩個多月的籌備,共收集到來自民間的民族傳統服飾100余套,包括了全州11個民族多個民族支系的男裝、女裝、老人裝、小孩裝、盛裝、便裝、新娘裝、孝服等。衣服用料有棉、麻、火草、緞料等;裝飾手法有刺繡、蠟染、織錦、彩布拼接、編織、銀片、銀墜等點綴。刺繡含平繡、扣繡、辮繡、挑花繡、十字繡、帖布繡、鑲嵌繡、剪貼繡等等;圖案有簡潔也有繁華、有抽象也有寫實。一套盛裝組成件數最多的由頭飾、衣、褲、裙等及銀飾配件近20件之多,琳瑯滿目。
采集方式分5個程序:以穿戴方式全程錄制、立體圖片(真人模特、模型模特)、平面圖片及文字信息資料全方位進行采集。將以圖冊、光盤等實物性資料入庫保存。
文字:楊青華(文山州文化館)
圖片:楊青華 楊利祥 李曉柯(文山州文化館)
編輯:王海(云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