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4日,“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群研修研習培訓計劃”第五批普及培訓班在云南藝術學院設計學院開班。
開班典禮
云南藝術學院設計學院院長陳勁松主持開班典禮。云南省文化廳廳長李濤、云南藝術學院副院長潘紅、省文化廳機關黨委書記杜文輝、省文化廳非遺處處長蔡永輝、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主任尹家玉、云南藝術學院設計學院黨總支書記余光榮等出席典禮。
李濤廳長介紹了云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概況,指出了面臨的困難和挑戰,提出了前景展望,同時,從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任重道遠的高度,對參加培訓的學員提出幾點要求,希望他們提高思想認識,珍惜學習機會,加強交流借鑒,在認真掌握傳統技藝精髓的同時,學會適度創新,使祖先留下的珍貴文化遺產得以更好地傳承發展。
李濤廳長講話
潘紅副院長致歡迎詞,強調此次培訓班是云南藝術學院與省文化廳非遺處、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長期友好合作取得的豐碩成果,希望學員們置身美麗校園,享受學習之樂,真正學有所獲。
潘紅副院長致辭
來自臨滄市滄源縣勐來鄉丁來村的陳艷玲是滄源佤族織錦技藝的市級代表性傳承人,她作為學員代表發言,表示自己和其他學員一樣,非常珍惜此次培訓機會,對即將開始的培訓課程充滿期待,并將與大家一起,主動承擔起保護、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光榮使命。
學員代表發言
自文化部啟動“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群研修研習培訓計劃”以來,云南藝術學院已成功舉辦四期普及培訓和一期研修培訓,參訓人數共計303人,培訓成果得到了文化部的高度認可。本期培訓是認真貫徹落實文化部、教育部《關于實施2017年度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群研修研習培訓計劃的通知》要求,進一步提升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群文化素養與工藝水平,促進傳統工藝走進現代生活,促進現代設計走進傳統工藝的重要舉措。
培訓班分傳統紡織技藝(滄源縣佤族織錦技藝、永勝縣火草布紡織技藝)和傳統木雕技藝(瀘西縣傳統木雕技藝、劍川木雕技藝)兩個班級,近50名傳統紡織和木雕技藝的掌握者和從業人員參加培訓,多數為普通農民群眾。其中,有4名學員來自省文化廳扶貧聯系點——永勝縣東山鄉,她們希望通過培訓傳承發展傳統技藝,幫助家鄉群眾擺脫貧困。
李濤廳長調研“非遺進校園”情況
認真聽講記錄的學員
本期培訓特邀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杰出手工藝品徽章認證專家羅建京為學員授課,并將通過理論學習、教學實踐、專家講座、交流研討及創作指導等多種形式的教學為學員“強基礎,拓眼界”,搭建“提高文化素養,提升技藝水平”的平臺。
合影留戀
培訓將于6月2日結束,屆時云南藝術學院設計學院將舉辦學員畢業作品成果展示和“2017·創意滄源”主題創意設計活動。
文字:李艾玲(云南省非遺中心)
圖片:馬秀娟(云南省非遺中心)
編輯:王 海(云南省非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