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彈起三弦響錚錚,唱首白曲給你聽……”
6月11日上午,云南省“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宣傳展示活動現場熱鬧非凡。在民族民間歌舞樂展演的舞臺上,來自大理劍川的金娜、段能兩位小朋友身著白族傳統服裝,為觀眾彈唱了一首動聽的劍川白曲。嘹亮的童聲、嫻熟的技藝,贏得了現場觀眾的熱烈掌聲。
今年10歲的金娜和9歲半的段能,均來自劍川縣金華二小,是土生土長的白族娃娃。大約從三年前開始,二人跟隨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段昆云學習劍川白曲。目前已經掌握了多首傳統曲目,如《白月亮白姐姐》、《小心肝》、《迎嘉賓》、《高舉金杯唱酒歌》等等。在段老師的帶領下,兩位小歌手先后到上海、昆明等地參加展演,在民間歌手云集的“石寶山歌會”也曾有精彩表現。
段昆云老師介紹,在金華二小還有十余名和金娜、段能年齡相近的小學生在學習劍川白曲,孩子們非常喜愛這項傳統文化,學習的熱情很高。除了一些簡單的傳統曲目之外,段老師也為孩子們編創了一些適合兒童演唱的歌曲,如孩子們在活動現場演唱的“說給他們仔細聽,讀書就要下狠心;學校就像煉鋼爐,時時記在心;老師是星是月亮,文明禮貌要牢記;做人先要講品德,一定塑高分。”這些歌曲均用白語演唱,淺顯易懂,韻律鮮明又具有一定的教育意義。
“我的奶奶唱得很好,在我很小的時候她就教我唱。我今天戴的包頭也是奶奶給我繡的。”“爸爸媽媽不怎么會唱,爸爸也不太支持我學白曲,因為怕耽誤我的學習。” 兩位小朋友大方地與觀眾合影交談,稚嫩的語言也從側面反映了當前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的現狀和面臨的困境。然而看到他們在臺上臺下彈奏白曲時一覽無遺的快樂和喜悅,我們有足夠的理由去相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先輩留下的寶貴的精神財富,一定會在孩子們的心里生根發芽,枝繁葉茂,生生不息。
采訪小小傳承人
文章:李艾玲(云南省非遺中心)
圖片:馬秀娟(云南省非遺中心)
編輯:王 海(云南省非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