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0日是我國首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為宣傳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宣傳展示古城區文化遺產事業的巨大發展成果,著力提升全民的文化自覺、文化自信和文化遺產保護意識,營造全社會參與文化遺產保護的良好氛圍,發揮文化引領風尚、教育人民、服務社會、推動發展的作用。貫徹落實遺產日“文化遺產與‘一帶一路’”這一主題,響亮喊起“弘揚民族文化 傳承文化遺產”這一口號。中共古城區委宣傳部、古城區文廣局、古城區非遺中心于6月8日——9日在束河四方聽音廣場舉行了首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納西古樂演奏比賽暨非物質文化遺產宣傳展示活動。
此次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活動總共有三個內容:
(一)納西古樂展演
共有30個古樂隊約500人參加,每個古樂隊演奏兩個曲目,其中一首為必奏曲目。根據曲調曲風、樂器配置、人員組合、展示水平等,評選出金獎1個、銀獎3個、銅獎6個以資鼓勵,對所有參加的樂隊都給予一定的補助。
(二)非遺圖片展
用圖文并茂的形式,綜合宣傳非物質文化遺產相關概念、發展概況、相關法律法規以及古城區近年來非遺工作取得的成績等,以此促進社會各界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認識、自發、自覺做到非遺保護、人人參與。
(三)民族民間歌舞樂展演
用納西民歌、熱美蹉、納西族口弦調等非遺項目展示加深參與者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關注,形成良好的社會氛圍,達到弘揚民族文化、傳承文化遺產的目的。
此次活動,突出展示了古城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事業發展的成就和喜人局面,并引導公眾關注和參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進一步擴大了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在社會公眾中的影響,營造了全社會關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良好氛圍,強化了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社會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