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午夜精品|妻子的秘密韩国版|大果冻|91国高清视频|亚洲精品国产成人av在线|野战农村妇女一级A片|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WWW|妻子的秘密韩国|国产91深喉口爆在线观看|朋友的妈妈完整版,粉色视频APP在线观看,三级黄色高清视频,麻豆天天做天天爱爽a区,中文字幕第10页,亚洲最大天堂无码精品区,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久久

新聞資訊-新聞動態

【喜迎十九大·文脈頌中華】讓傳統文化“活色生香”——迪慶州推進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建設

日期:2017-09-30

        非物質文化遺產既是歷史發展的見證,又是重要的文化資源。正確認識非遺、正確有效地保護傳承發展非遺,對于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具有重要意義。云南歷史悠久、文化厚重、山水瑰麗、民族眾多,擁有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積累了非遺保護工作的豐碩成果。為貫徹落實文化部《關于開展“喜迎十九大·文脈頌中華”非物質文化遺產大型網絡傳播活動的通知》精神,云南省文化廳結合實際,圍繞黨的十八大以來我省在文化扶貧之非遺貢獻、傳統工藝振興、研培計劃、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建設等非遺保護工作及社會參與非遺保護情況進行宣傳報道,集中展現云南非遺之美,激發社會公眾特別是年輕一代對非遺保護傳承重要性的認識和參與積極性,依托互聯網,在全社會有效形成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濃厚氛圍,迎接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
        迪慶,藏語意為“吉祥如意的地方”,是云南省唯一的藏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省西北部,云南、西藏、四川三省區交界處,青藏高原伸延部分南北縱向排列的橫斷山脈,金沙江、瀾滄江、怒江三江并流國家級風景名勝區腹地,瀾滄江和金沙江自北向南貫穿全境,總面積23870平方千米。境內有藏、傈僳、納西、漢、白、回、彝、苗、普米等9個世居民族,總人口40.5萬人,其中少數民族人口319226人,占總人口的88.5%,藏族人口129097人,占總人口的35.8%,傈僳族人口108491人,占總人口的30.1%。

        迪慶民族傳統文化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也是云南多民族文化和諧并存的典型范例,是迪慶州境內各族人民在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中發揮聰明才智,通過親身實踐創造出來的文明成果。包括物質文化與非物質文化在內的各種表現形式及精神內涵,反映著迪慶地區人與自然的關系以及迪慶各族人民創造、發展、傳承自身文化傳統的方式、思想和觀念。
        2010年11月,文化部批準設立“迪慶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2013年2月,《迪慶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總體規劃》經文化部批準實施。迪慶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以積淀深厚、保存傳承狀態良好的民族文化和歷史文化為主體,以雪山、峽谷、河流、森林、草原等自然遺產為依托,以佛教文化、東巴文化等為軸心,多民族的物質文化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為內容,具有切合自然環境的生態性,保持民族特質的交融性,增進社會交往的和諧性。保護區內以藏文化為主體,并與州內其他民族文化并存共榮的多樣性區域文化,充分體現出生態區內文化的悠久歷史、豐厚內涵,是在區域自然地理特征基礎上人與自然的關系和諧統一、多民族文化和諧共存、獨具地方與民族特色的文化區域。

        在州委州政府的高度重視下,迪慶州把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總體規劃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規劃,按照政府主導,社會參與,點面結合,形成合力的方式建設迪慶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目前,保護區內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8項,省級19項,州級106項,縣級19項。在開展傳承人保護工作中,尊重傳承人在保護區建設中的核心地位,做好傳承人認定和管理工作,確保傳承人在保護區建設中發揮應有的重要作用。截至目前,保護區內共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5名、省級52名、州級53名、縣(市)級201名。
阿尺木刮

鍋莊舞

梅里神山祭祀

熱巴舞
        保護區設立以來,迪慶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視,積極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搶救性保護和記錄工作。通過區域性、整體性保護實踐,開展全州性普查工作,完成了一大批瀕危項目的挖掘整理工作,形成了大量的搶救性記錄成果。通過搶救性記錄工作實踐,非遺工作者對運用文字、錄音、錄像等方式全面記錄該項目的表演技藝特點或生產過程形成了具體操作模式。積極進行迪慶非遺數據庫建設,數字化記錄成果為非遺文字化保護工程的實施奠定了基礎。
        通過完善名錄體系,認定項目代表性傳承人,確立文化空間,關注試點項目和重點項目等工作,全面推進保護實驗區的整體性保護工作。多數與非物質文化遺產關系密切的物質文化遺產和自然景觀都得以認定、建檔并掛牌,依托旅游開發進行恢復與修復。充分認識保護文化多樣性生態空間的重要性,尊重文化發展規律,采取就地保護的方式,把手工技藝等非遺項目在原地保存,在其傳承環境中進行生產性保護,處理好保護與利用、傳承與發展的關系。將一批區域性項目,如藏族黑陶、藏族金屬鑄造、藏刀制作、釀酒技藝等作為生產性保護對象,納入生產性保護基地進行保護傳承。

藏族黑陶燒制技藝

藏刀制作技藝

雕版印經制作技藝
        迪慶州以綜合傳習中心建設為突破口,建設傳習中心、傳習館、傳習所、傳習點四級非遺保護傳承空間體系,搭建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利用、展示新平臺,構建保護區非遺傳承的文化生態空間,真正做到保護區文化遺產的整體化保護。目前,迪慶已建成傳習場所168個,各鄉鎮有相應的傳承點近百個。       

建塘鍋莊傳習中心

塔城熱巴傳習中心

非遺項目數字展示
        為宣傳普及非物質文化遺產,讓民眾接觸非遺、了解非遺、參與非遺的保護與弘揚,喚起民眾的文化自覺、文化自尊、文化自信和文化自強意識。迪慶州長期堅持開展“非遺進校園”、非遺展示展演,并大力開展宣傳活動,利用多種媒體報道保護區建設情況。

非遺進校園——講解非遺

        自2007年文化部批復設立第一個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以來,我國的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建設之路已走過10年,先后設立的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達21個。設立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以非物質文化遺產為核心加強文化生態保護,對于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整體性保護和傳承發展,維護文化生態系統的平衡和完整;對于提高文化自覺,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增進民族團結,增強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促進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來源:迪慶州非遺中心

編輯:王海(云南省非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