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1日,云南省第十屆民族民間歌舞樂展演如期在玉溪啟幕,正式拉開了各州市代表隊參賽節目精彩角逐的序幕。為了在舞臺上展現最完美的一面,各代表隊很是下了不少苦功夫。當晚,紅河州代表隊不顧車馬勞頓,剛到駐地就開始了緊張地排練。
盡管已經承受了七個多小時的長途顛簸,演員們仍不辭辛苦,全力以赴地唱跳起來,只為在全省人民面前更好地展示紅河的民族藝術風采,為奪取金獎,使紅河優秀的傳統文化得到更好地弘揚傳承而做最后沖刺。
本屆展演,紅河州共有112名演職人員參加,他們分別來自彌勒市、元陽縣、石屏縣和金平縣四個縣市;演員以傳承人、基層文化館站工作人員為主;節目以舞蹈、聲樂、器樂為表現形式。經過一年多的認真籌備,紅河州非遺中心的編創人員多次到全州各市縣指導創作,精心挑選出哈尼族舞蹈《木雀與棕扇》、彝族舞蹈《噠尼特》、《幸福快樂的日子》、彝族器樂彈唱《阿哥的四弦轉花樂》、彝族民歌《哭嫁》等五個節目參加展演。其中,《噠尼特》是來自紅河州金平縣的彝族舞蹈,由金平縣文化館編創。舞蹈表現了在“姑娘節”(又稱“阿卑節”,時間為每年春節后的第一個屬牛日)這一天,小伙子以“洗腳”的方式來向心儀的姑娘表達自己愛慕之情的獨特風俗,展現了金平彝族民間豐富多彩的節慶活動和淳樸的婚戀觀念。
文字:楊國勤(中國文化報)劉燕(紅河州非遺中心)
圖片:金平縣文化館
編輯:王海(云南省非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