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加強澳門與內地的文化交流,2018年2月13日,云南省和內蒙古自治區“衣錦風尚”民族服飾展活動,開幕式在澳門盧廉若公園春草堂拉開帷幕。活動由文化部港澳臺辦、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文化局、云南省文化廳、內蒙古自治區文化廳主辦,文化部民族民間文藝發展中心承辦,中央人民政府駐澳門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宣傳文化部協辦。
此次展示活動歷時了一個月,從2018年2月13至3月13日。云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挑選了26個民族47套民族服飾、繡片等共313件,民俗節日圖片58張,民族服飾圖片106張,7個國家級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及代表性傳承人參加了活動。為了加深澳門廣大市民對云南少數民族服飾、生產生活習俗、傳統技藝的認識,促進云南與澳門和內蒙古等地的文化交流和合作,增進中華民族的文化認同,也是云南民族文化豐富性與多樣性特征的集中體現。根據文化部民族民間文藝發展中心安排,展示活動分三期進行。
出席開幕式的嘉賓
第一期,2月13日至19日,在澳門盧廉若公園春草堂舉行了開幕式,云南省文化廳副廳長楊德聰在開幕式上致辭。國家項目“傣族織錦”代表性傳承人玉兒甩,省級項目“白族甲馬”州級傳承人張瑞龍進行現場展示。展示引起了澳門市民的關注,紛紛與傳承人進行互動。澳門早晨、TDM澳門人澳門事、澳門教育青年局動感教育欄目、澳門日報、新華網、中新網等新聞媒體對此次活動進行了專訪和報道。
云南省文化廳黨組成員、副廳長,省文物局局長楊德聰在開幕式上致辭
傣族織錦國家級傳承人玉兒甩教小朋友織錦
甲馬紙傳承人張瑞龍現場展示
第二期,在春節期間,為了加強本次展示活動的豐富性,云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組織了國家級項目“白族扎染制作技藝”“建水紫陶燒制技藝”“彝族刺繡”的州級代表性傳承人段樹坤、黃木忠、羅珺及省級項目“琺瑯銀器制作技藝”的省級代表性傳承人譚志平于2月14日至21在澳門雅文湖畔,進行了5天的新年春特色產品展買活動。在此期間,傳承人的作品備受青睞,深深的吸引著澳門市民前來參觀購買。
白族扎染傳承人段樹坤介紹作品
外國友人參觀建水紫陶展品
彝族刺繡展品展示
省級項目琺瑯銀器展品展示
第三期,3月2日至6日,由國家級項目“彝族刺繡”的省級代表性傳承人游定美老師,在盧廉若公園春草堂工作坊現場授課,授課從刺繡的基本繡法開始,參加的市民仔細聽課認真操作,對彝族刺產生了極大的興趣,在兩天的時間里有近百人來到現場積極參與。市民對游定美老師的刺繡作品贊嘆不已,說:“這次活動辦得真是太棒了,不僅能欣賞到一幅幅如此精致的刺繡作品,還可以親臨現場動手學習刺繡”。游老師自豪地說“刺繡的藝術就在一針一線里,就在不同的圖案里”!
國家級項目“彝族刺繡”省級傳承人游定美現場授課
3月4至5日,專題講座。云南民族服飾走進社區、走進校園。由澳門濠江舞蹈團的演員們,著云南民族服飾在澳門街坊總會祐漢社區中心、樂滿家庭服務中心及濠江中學、福建中學、鮑思高粵華小學,進行了五場民族服飾展示。每到一個社區和一所學校,大家都非常認真地觀看服飾展演,專心聆聽現場講解,加深了對云南少數民族服飾文化的認識,迎來了陣陣掌聲。特別在濠江中學,同學們的學習興致特別高,展示結束后還增加了互動環節,同學們都爭先恐后的舉手競猜題目,把這次進校園活動推向了高潮。
云南民族服飾走進社區
云南民族服飾走進校園
此次“衣錦風尚”民族服飾展,觀眾達13926人次,參與服飾走秀約2000人次,特色演出和雅文湖畔活動觀眾約14000人次,共計觀眾約3萬人次。
云南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的地區,各民族都有自己獨特的傳統服飾,民族服飾中蘊藏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和絕美藝術,地勢和氣候的復雜變化讓我們的民族服飾呈現出絢麗燦爛的色彩,服飾不僅展現出今日的多姿多彩,還敘述著往昔的故事,是各民族傳統文化最顯著的外在標識,也是民族獨特性、生命力和創造力的象征。云南民族服飾一次次的活態展示,加深了人們對云南少數民族文化的了解。云南省和內蒙古自治區“衣錦風尚”民族服飾展,為云南民族傳統文化的宣傳弘揚和傳承發展搭建更多更好的平臺,衷心祝愿云南民族服飾文化能夠以更豐富的形式展示下去,走得更高更遠。
文字:胡榮梅 戴萍(云南省非遺中心)
圖片:戴萍 楊俊芳(云南省非遺中心)
張敏 劉迎宏 高穎
編輯:王海(云南省非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