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午夜精品|妻子的秘密韩国版|大果冻|91国高清视频|亚洲精品国产成人av在线|野战农村妇女一级A片|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WWW|妻子的秘密韩国|国产91深喉口爆在线观看|朋友的妈妈完整版,粉色视频APP在线观看,三级黄色高清视频,麻豆天天做天天爱爽a区,中文字幕第10页,亚洲最大天堂无码精品区,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久久

新聞資訊-新聞動態

全國兩會 云南代表、委員說“非遺”

日期:2018-04-03

        中國是非物質文化遺產大國。隨著國家各項非遺保護措施的不斷推進,非遺已成為社會熱詞,也是今年全國兩會上代表、委員關注的熱點話題。來自云南的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委員同時也身為非遺傳承人的他們,把云南“非遺”發展、傳承保護意見和建議帶上了全國兩會。

        全國人大代表、云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永子制作技藝省級代表性傳承人李國偉:建議重視以“永子”圍棋制作技藝為重要載體和強力支撐,與中國圍棋共同申報世界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同時將圍棋比賽列入奧運會競技項目。

        李國偉說,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提出了文化自信的號召,對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充分的肯定,指明了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方向和決心。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加強文物保護利用和文化遺產保護傳承。李國偉認為,傳承好非物質文化遺產就是彰顯文化自信。

全國人大代表、云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永子制作技藝省級代表性傳承人李國偉

        “永子”圍棋制作技藝誕生于永昌(今云南保山隆陽),傳承歷史悠久、文化厚重,圍棋子以當地的南紅瑪瑙、玉石、琥珀等為原料制作,棋子質堅色潤、細糯如玉、觸子心舒、冬暖夏涼,具有極高的文化價值和收藏價值,在圍棋界享有盛譽。李國偉是“永子”創始人李氏家族第十二代傳人,經多年對永子制作技藝不斷提升創新和傳承發展。2014年永子制作技藝正式被列入了云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先后到歐洲、東盟以及美國、日本、韓國等國家和地區進行交流展示,受到了海內外圍棋界大師們的推崇。

        李國偉說,圍棋起源于中國,春秋戰國時期即有記載。圍棋蘊含著中華文化的豐富內涵,它是中國文化與文明的體現。李國偉認為如今,日本、韓國紛紛搶注與中國有關的優秀世界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中國應該抓緊時間申報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如果世界公認的源于中國的圍棋被他國搶注,將成為最大的遺憾。

        李國偉介紹,云南保山政府十分重視“永子”制作技藝的傳承,目前,保山在成功投資上1億元建設了永子棋院的基礎上,正在準備投資10多億元建設永子圍棋特色小鎮,將保山打造成 “世界圍棋的天元。李國偉說,有了永子制作技藝的承載,“永子”可作為“中國圍棋”申報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支撐,李國偉建議“永子”圍棋制作技藝為重要載體和強力支撐,與中國圍棋共同申報世界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同時將圍棋比賽列入奧運會競技項目。

        全國人大代表、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彝族服飾云南省州級代表性傳承人羅珺:為非遺傳承保護、弘揚優秀民族文化和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獻計獻策、貢獻一份自己的力量。

全國人大代表、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彝族服飾云南省州級代表性傳承人羅珺

        在全國兩會上,身著精美彝繡民族服飾的羅珺代表成了現場最受矚目的代表之一。羅珺說,她是云南楚雄一名普通的彝族婦女,從小就跟隨長輩學習彝族刺繡。1998年從楚雄州大姚縣彩印廠下崗后,因為熱愛古老的彝族刺繡技藝,她努力鉆研彝族手工刺繡,2009年成立了民族服飾制品專業合作社,以公司+合作社+農戶的模式,經過艱辛地創業,合作社不斷壯大,帶動當地彝族婦女從事刺繡走上致富脫貧路。2015年以后,楚雄州被命名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示范州,自己的家鄉大姚縣被命名為楚雄州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示范縣,民族文化越來越受到重視,彝繡的產品越來越受大眾喜愛,這樣的情境下,越來越多的彝族婦女拿起“繡花針”走上致富路。羅珺說,合作社社員從成立之初36人現在已經發展到幾千人,手工彝繡產品暢銷國內外。

        羅珺說,在參加兩會之前她做了一些調研,她深感民族刺繡小微企業發展艱難,也了解到了彝族繡娘們對彝族刺繡市場前景有所觀望,為此,她準備在會上提出兩個建議,即《關于加快發展民族文化產業打造民族文化品牌的建議》和《關于加大力度扶持彝族刺繡文化產業發展的建議》,建議有關部門進一步加大對小微文化企業的扶持力度,尤其要大力扶持非遺類民族文化產業,培育民族文化品牌。對于非遺傳承保護方面,羅珺提了三條建議,一是開展非遺生產性保護,對適合開展生產性非遺項目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二是把非遺傳承保護與扶貧工作相結合,帶動農村剩余勞動力參與非遺項目的傳承保護生產開發,促進農民增收致富;三是加大非遺傳承培訓力度,鼓勵代表性傳承人帶徒授藝,支持傳習所開展非遺技藝傳承培訓。

        “我一個來自云南邊疆地區非遺傳承人,能當選為全國人大代表,這是黨和國家對我的信任,也肩負著廣大彝族同胞的重托!”羅珺說,她將通過自己的認真履職,代表群眾發聲,幫助解決人民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為非遺傳承保護、弘揚優秀民族文化和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獻計獻策、貢獻一份自己的力量。

        全國政協委員、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建水紫陶燒制技藝云南省省級代表性傳承人田靜:云南邊疆民族地區,通過非遺傳習帶動更多人就業創業,助力鄉村振興。

全國政協委員、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建水紫陶燒制技藝云南省省級代表性傳承人田靜

        田靜說,作為今年新任的全國政協委員,一名年輕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代表性傳承人,二十多年來她一直致力于建水紫陶的傳承技藝。今年全國兩會上,她帶來了云南邊疆地區非遺傳習助力脫貧的提案。田靜說,云南省民族眾多,非遺事項非常豐富,各民族都有自身的特色。部分技藝已經有一定的傳習基礎,以建水紫陶非物質文化遺產技藝傳習為例,2008年,從業人員僅500人,至2017年,從業人員已達22000人。他們在做的是針對貧困地區文化水平較低的青年和農村婦女進行傳習,田靜說,這些年來的經驗證明三個月至半年左右這些青年和農村的婦女基本可以掌握這門技藝,就業平均年收入可達4萬元左右,自主創業年收入可達8萬元左右。

        田靜介紹,目前,云南邊疆民族地區非遺項目傳承人人數太少,與非遺項目配套的傳習館建設滯后,難以帶動貧困地區青年及農村婦女的傳習工作。對此田靜建議,國家應對云南邊疆民族地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類別可轉化為就業的項目重點研究,在政策和項目資金投入方面立項支持,同時,應加大對云南邊疆民族地區非遺傳習館的建設投入,力爭每一個民族的非遺項目應有一個傳習館,國家給予配套支持。

        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指出,要加強農村專業人才隊伍建設,其中就包括非遺傳承人。 在云南建水,田靜的工坊占地4500多平方米,是一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活態傳承工坊。工坊里百分之八十的從業人員都是農村人口,田靜認為農村人口能得到什么實惠,能達到什么收入,選擇什么樣的行業發展是關鍵,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習轉化是值得借鑒的,幫助他們靠手藝就業,達到脫貧致富。

文字:肖依群(云南省非遺中心)

楊國勤(中國文化報)      

圖片:云南日報

編輯:王海(云南省非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