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25日,大理州被文化部公布列為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2017年5月8日,《大理文化生態保護區總體規劃》經文化部批準實施。為深入推進大理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工作,保護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提升非遺保護的教育傳承水平,大理州開展了豐富多彩的非遺進校園活動,扎實推進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工作。
在大理大學的大力支持下,2018年大理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非遺進校園系列活動繼3月10日在大理大學開展啟動儀式之后,至3月31日,為期6天的大理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非遺進校園走進大理大學系列活動圓滿結束。
此次活動采取傳承人直接走進課堂的方式,與大理大學相關專業的學生進行交流和實地教學,有5個項目“劍川白曲、鶴慶田埂調、青云打歌、白族霸王鞭、白族三道茶”,6位傳承人(姜宗德、李寶妹、田果、茶春梅、李潤鳳、董麗)參加此次教學。參訓學員包括音樂學、音樂表演專業56名學生。6天培訓結束后,結合在大理大學舉辦的“高校傳統音樂視聽檔案建設工作坊”會議,3月31日在大理大學演播廳,來自大理州的20名傳承人帶著學生為大家展示了獨具地方特色的傳統歌舞樂展演。此外,白族嗩吶、白族吹吹腔、彝族山歌的代表性傳承人也特邀參加了展演。結合工作坊實際,傳承人們還與來自40多所高校的專家老師現場進行交流,傳承人和學員還為前來觀看的觀眾獻上了由他們親自制作的白族三道茶。學生們在老師的帶領下,還為在座的各位嘉賓匯報了此次參訓的成果,表演了劍川白族迎賓曲、田埂調《央高定》、青云打歌、白族霸王鞭等參訓節目?;顒咏Y束后,與會專家老師們熱情地和傳承人進行交流,對大理州的非遺傳承工作也給予了高度的肯定,認為這種活動很有意義,使他們能夠更多更直觀地了解和體驗到大理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同時也希望有機會能把大理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帶到他們的學校,讓他們的師生也能近距離接觸大理非遺。至此,大理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非遺進校園走進大理大學系列活動圓滿結束。
文字:杜漪(大理州非遺中心)
圖片:大理州非遺中心
編輯:王海(云南省非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