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6日,在怒江州瀘水市上江鎮蠻英村水溝頭寨,村里的男女老少都匯聚在三百妞家的院子里,一場熱鬧的傳統手工藝技能培訓正在這里開展。
男女老少前來參與
來自杭州市“小巷三尋”品牌創始人、傳統棉紡織技藝省級代表性傳承人鄭芬蘭在她的“尋梭之旅”中,結識了水溝頭寨的村民。當她看到村民生活得那么困難的時候,萌生了要通過傳統紡織工藝幫助當地人脫貧致富的念頭。今年1月,她攜手阿里巴巴“魔豆媽媽”創業扶持公益項目,幫助當地建立了自己的麻紡織工藝品牌“三百妞”。這次,她帶來了給當地捐贈的改良織機,以及培訓團隊和訂單。通過培訓,村民們能夠依靠自己的雙手脫貧致富,也能讓藏在大山里的傈僳族麻紡織技藝,通過產品化和互聯網的推動煥發新的光彩。培訓結束后,項目組帶走了村民制作的產品,并給他們兌現了工資,讓老百姓獲得了實實在在的收益。許多村民都說,通過培訓和勞動賺到錢的感覺真好。
鄭芬蘭介紹她為當地設計的產品
培訓教師對三百妞進行指導
三百妞與村民交流刺繡技藝
村民們興致勃勃地“研究”改良織機
傈僳族漢子也來參加培訓
云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主任尹家玉、怒江州文體廣電和新聞出版局副局長李金榮、怒江州非遺保護中心主任鹿宏勇、瀘水縣文體廣電和新聞出版局局長潘文芝,以及怒江州、瀘水縣非遺工作者來到培訓現場,了解培訓開展情況,并與項目負責人鄭芬蘭做了深入交流,就如何通過多方合作,推進項目進展取得共識。
“非遺+扶貧+互聯網”是當前非遺保護工作助力脫貧攻堅的重要方式,“魔豆媽媽”項目團隊從技術、產品、訂單、銷售、平臺等層面,給當地村民提供大力支持。當地文化部門及非遺保護機構也要發揮好搭建平臺的功能,共同推動當地依靠非遺脫貧致富。省級層面也將持續關注項目進展,以此為試點總結經驗,探索通過非遺保護工作繁榮農村文化、助力鄉村振興的新路徑。
文圖:丁曉冰(云南省非遺中心)
編輯:王 海(云南省非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