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5日至9日,由大理州人民政府、云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主辦,劍川縣人民政府、大理州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劍川文化體育廣播電視局、中央美院駐云南大理劍川傳統工藝工作站承辦的云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巡展(第十期)暨2018年石寶山歌會在劍川舉行。本次活動以“傳承民族絕藝、弘揚傳統文化;匯集云南特色、展示魅力白鄉”為主題。云南省文化廳黨組書記、廳長李濤,大理州政府黨組成員、副州長李澤鵬及省文化廳非遺處、文物處、大理州文體局、省非遺中心、劍川縣政府等領導出席活動開幕式并看望了參加展示的傳承人。
李濤廳長看望參展傳承人
本次活動,省非遺中心遴選了全省14個州(市)的傳統技藝、傳統美術類別的42個非遺項目的代表性傳承人參加展示。來自紅河、楚雄、昆明石林的展演節目是活動的一大亮點。我省彝族海菜腔國家級非遺傳承人后寶云、施萬恒及其弟子給觀眾帶來了精彩的海菜腔、煙盒舞表演,兩位古稀老人以高亢的歌聲和高難度的舞蹈動作得到觀眾喝彩。來自阿詩瑪故鄉的彝族“沙布瑪”組合及石林縣民族民間藝術團的表演把演出的推向了高潮。展演活動在石寶山歌會節期間,每天都吸引當地上千位觀眾前來觀看,體現出非遺融入觀眾,走進社區,讓更多的觀眾感受各民族藝術的魅力。
精彩的演出吸引了眾多觀眾
非遺展和中央美術學院白族服飾改良設計的成果展備受當地群眾青睞。劍川是 “非遺”項目富集的地方之一,有國家級非遺項目石寶山歌會、劍川木雕、劍川白曲,省級非遺項目梅園石雕、沙溪鎮白族傳統文化保護區、白族布扎、東山打歌、霸王鞭、劍川白族“阿吒力”,州級非遺項目白族兒童玩具、白族紙扎、白族泥塑,縣級非遺項目白族鄉戲、白族畫氈、白族刺繡。有200多位傳承人列入國家、省、州、級代表性傳承人名錄。此次非遺巡展劍川縣也選派出最具代表性的非遺項目參加展示,全省60位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齊聚一堂,形成傳承人相互交流學習的平臺。展覽期間又逢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民間工藝美術專業委員會第三十三屆年會在劍川舉行,部分參會的工藝美術界的專家抽空前來觀看非遺展,一些省外的專家感嘆云南還蘊藏著很多他們不知道的非遺項目,作品如此精美,價格還不高,專家鼓勵傳承人走出去多宣傳自己,讓更多的人了解來自大山背后的技藝。
觀眾與傳承人互動交流
此次非遺展示活動是非遺進社區,融入鄉村,振興工藝等多種非遺保護形式的探索嘗試。非遺進社區與民俗活動相結合,使非物質文化遺產在社會中得到確認、尊重和弘揚。
文字:楊建榮(云南省非遺保護中心)
圖片:鄒 萍(云南省非遺保護中心)
編輯:王 海(云南省非遺保護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