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事速辦要從簡,紅事停辦不宴親,新春拜年今莫去,以防病傳身。”近日,在云南大理劍川縣境內,一首由劍川白曲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演唱的劍川白曲《白鄉齊心戰疫情》在劍川93個村(社區)“小喇叭”唱響,把防疫宣傳進行到底。
劍川縣是全國白族人口比例最高的縣份,白族人口占90.39%,全縣保留著日常生活中用白族話交流和唱白族調的習慣,劍川白曲深受廣大白族群眾喜愛,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在推進理論大眾化通俗化的生動實踐中,2016年,劍川縣依托阿鵬藝術團,組建“劍川白曲宣講團,用說唱的方式把黨的聲音傳遞給群眾。
據了解,在疫情發生后,1月28日,劍川縣委宣傳部積極行動,充分調動利用劍川白曲宣講團資源,由云南省曲藝協會理事、大理州曲藝協會秘書長段輝生和劍川縣白曲學會會長羊松鶴創作了該曲;由劍川白曲國家級非物質文化代表性傳承人姜宗德和州級非物質文化代表性傳承人施永妹進行演唱。《白鄉齊心戰疫情》的包含了疫情形勢、如何防護、黨中央部署、眾志成城戰疫情等內容,通俗易懂。
據劍川縣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蘇金泉介紹,該曲1月28日當晚就創作完畢,28日當晚,劍川縣就完成音頻錄制,下發全縣93個村社區(88個村5個社區),在村社區的“大喇叭”上播放。1月29日,劍川縣錄制了相關視頻,在電視臺,微信,微博等平臺推送。蘇金泉說,面對嚴峻的疫情,如何使迅速傳播這些防護知識,讓群眾打心眼里接受認同,并去自覺遵守,形成群防群控的力量是關鍵,劍川縣就利用劍川白曲宣講團的優勢進行創作演唱。他說:“我這里一些農村地區的老人是聽不懂漢語的,劍川白曲傳唱群眾基礎好,接受快,這樣的宣傳方式人人聽得懂能接受。”
以白曲的形式宣傳防疫,劍川縣受到當地群眾的稱贊,而且宣傳效果十分不錯。“對我這個不認識字的人,這樣的白族調,一聽就明白了,我很愛聽,歌里怎么唱我們就怎么做了。”劍川甸南鎮回龍村村民施福花說,自己76歲了,平時不認識字,聽到這些白族調,感覺很親切,一下子就聽懂了。“劍川白曲傳唱宣傳效果很好,村民們都喜歡聽,去宣傳十次不抵歌手唱一次,我們現在與防護知識一起每天穿插播出,效果很好。”沙溪鎮北龍村黨總支書記楊玉海說。
據悉,截止2月1日,劍川縣村村響”大喇叭共播放《白鄉齊心戰疫情》1672次,截止1月30日11:30,“白鄉劍川”微信號點擊量超過2萬,劍川縣融媒體中心官方抖音號點擊量超過48.8萬次。
白鄉齊心戰疫情(白族調)
父老鄉親要聽清,
冠狀病毒好驚心,
這次傳染很嚴重,
莫掉以輕心。
冠狀病毒肺炎病,
恰是野火到處跟,
天地乾坤燒個遍,
鬧得好驚心。
開始傳染潛伏深,
不知不覺病染身,
咳嗽發燒不醫治,
大命無救星。
如何避免不傳染,
第一要務防范真,
勤洗手來戴口罩,
要講究衛生。
衣食住行要上心,
預防感冒記在心,
通風透氣要清爽,
清淡三頓新。
人多場所莫要去,
莫逛南巷與北登,
平心靜氣居家樂,
省得病纏身。
白事速辦要從簡,
紅事停辦不宴親,
新春拜年今莫去,
以防病傳身。
冠狀病毒之根源,
都說野味是禍根,
山林野味莫亂吃,
病從口中生。
黨中央很重視,
習總書記最關心,
親自召開緊急會,
部署特認真。
調動部隊上前線,
派出高明好醫生,
增援湖北武漢市,
救急救民生。
白衣天使情誼深,
不怕辛勞與犧牲,
救死扶傷獻大愛,
動地感天心。
國家總理到武漢,
與民并肩戰疫情,
代表中央來問候,
溫暖萬眾心。
全國上下一條心,
眾志成城下決心,
克服困難戰疫情,
同病魔抗爭。
只要人人防范好,
就是為國獻愛心,
雨過天晴好天地,
平安最開心。
文字:肖依群(云南省非遺保護中心)
編輯:王 海(云南省非遺保護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