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弘揚優秀傳統文化,讓學生和社區群眾體驗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獨特魅力,激發年輕一代對傳統文化的熱愛,非物質文化遺產進校園進社區活動成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傳承的重要措施之一。臨近年末,因疫情防控外出受限,云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在部分學校社區開展年末非遺“五進”體驗。
2020年12月21日至22日,云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組織面塑、剪紙、彝族刺繡、糖畫項目的梁俊利、高慶、游定美、程方遠四位非遺傳承人到昆明市藝術學校、昆明市西山區碧雞街道赤甲社區開展非遺進社區、進校園非遺體驗活動。
昆明市藝術學校是昆明市唯一一所公辦中等專業藝術學校,面塑、剪紙兩個非遺項目的教學正好契合了學生的專業,讓他們感受了與學校教學不一樣的民間藝術,活動也本著為學生在來年樹立學習信心和動力,激發了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的興趣和愛好,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面塑課堂
剪紙課堂
面塑進校園合影
剪紙進校園合影
西山區碧雞街道赤甲社區是西山區2019年新成立的社區,人口比較集中,有不少學校和較多老年人。面塑、剪紙、彝族刺繡、糖畫等非遺項目有著較強的互動效果,很多人都積極參與其中,帶動了社區老年人的興趣,也豐富了他們的業余生活。活動結束后社區群眾希望在社區開辦長期培訓班,老人和孩子都積極要求報名參加。
手把手教畫糖畫
進社區一起玩面塑
社區繡娘
進社區一起學剪紙
非遺進社區排隊糖畫體驗
非遺進社區合影
此次辭舊迎新的非遺活動,為做好疫情防控,對活動場地、人員規模都做了精心篩選和嚴格控制。省非遺保護中心之所以這個時間段開展進社區、進校園活動,一是加強年輕一代對傳統文化重視和認知,繼承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為中國傳統文化買單,而不是僅僅知道為“洋節”買單;二是告別2020年迎接2021年新一年的到來!
圖文:云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楊劍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