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邊苗族自治縣位于云南省南部,紅河州東南部,是“南方絲綢之路”途徑之地。屏邊縣轄三鄉四鎮,居住著苗、漢、彝、壯、瑤等17個民族,苗族占全縣總人口的46%,是全國五個苗族自治縣之一。
每年的正月初三至初七,是屏邊苗族人民的傳統節日——花山節?;ㄉ焦澯址Q“跳場”“跳花”“?;ㄉ健薄安然ㄉ健?,是苗族祭祀祖先、緬懷英雄、召集族人,維系民族情感的紐帶和傳承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節日。自宋代以來,苗族花山節廣泛流行于苗族聚居區,2014年11月,苗族花山節被國務院公布為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
節日活動有立桿、祭桿、鬧桿、收桿四個程序,每個程序都有特定內容。
一、立桿。主要有選場、選桿、挖洞、立桿四項內容?;U是苗族花山節的重要標志物,選擇高大筆直的杉樹,將樹皮剝下,留下樹尖上的枝葉,在枝葉下栓兩根橫桿,橫桿四頭栓有紅、黃、藍、綠四條彩帶,制作成花桿。立桿時間在農歷臘月十六至二十八日之間,確定立桿地點并立好花桿。立桿時,花桿頂端必須朝東,往上直立起來,表示苗族的發祥地在東方。
二、祭桿。寓示祭祀祖先、追述歷史。正月初三是花山節的第一天,花山節主持者帶著九男八女(傳說九男八女是苗族祖先蚩尤的九個兒子八個女兒)面向東方,佇立于花桿前舉行祭桿儀式,然后圍著花桿唱苗族古歌《花山起源之歌》,唱畢,祭桿活動結束。
三、鬧桿。民俗歡慶活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有對歌、竹筒電話、跳蘆笙舞、爬花桿、民間武術表演、打雞毛毽、打陀螺、蹬足架、斗牛、斗雞、斗鳥、賽馬、民族服飾展示、青年男女社交活動等。對山歌和打竹筒電話是苗族男女青年相互交往、傾吐愛慕的重要方式;蘆笙舞是苗族傳統舞蹈,有頭頂地倒立、頭頂地旋轉、繞腿下蹲等多彩絢麗的舞姿;爬花桿比賽有順爬、倒爬、吹蘆笙爬等,看誰用時最短,最先爬到桿頂,誰就成為花山場的英雄。
四、收桿。收桿是苗族花山節活動的最后一個程序,先由花山節主持者唱收桿歌,蘆笙師吹收桿曲,然后將花桿挖出,倒向西方,但不能著地,由蘆笙師吹蘆笙曲引路,帶領年輕人抬著花桿回到花山節主持者家。
屏邊苗族花山節內容豐富健康、積極向上,既是傳承民族傳統文化的媒介,也是展示苗族服飾、歌舞藝術的重要平臺,有利于促進民族團結,豐富當地群眾文化生活。
云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官方微博:https://weibo.com/u/7552461930
苗族花山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