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做好2021年度云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群研修研習培訓工作,加強對研培計劃參與院校的動態管理,進一步提高研培工作的有效性,2021年3月19日,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廳在昆明召開2021年度云南省非遺代表性傳承人群研培工作會議。云南大學、大理大學、云南藝術學院、云南技師學院、云南文化藝術職業學院等我省5所非遺人群研培高校的分管院領導和具體負責老師參加了會議。廳二級巡視員張碧偉做總結講話。會議由廳非遺處二級調研員周顏主持。
會上,五家研培院校負責人分別對開展研培工作以來取得的成效及存在的困難、問題作了交流發言,并研究討論了2021年研培工作計劃。大家暢所欲言,交流了近年來研培工作在培養我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方面所做的工作和取得的成效。自2016年開展研培工作以來,我省5所高校,已舉辦了20余期研培和研修班,針對建水紫陶燒制技藝、劍川木雕、白族扎染技藝、彝族(撒尼)刺繡、鶴慶銀器鍛制技藝、白族民居彩繪、花燈戲、滇劇等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開展培訓,培訓非遺學員1000余人,還特別針對我省貧困地區從業人群舉辦了5期培訓,共培訓學員240余名,幫助貧困地區從業人員提升技能。通過安排“基礎理論課”“拓展課程”“考察實踐課”和“專業創作”四大板塊的課程學習,讓學員接受了系統專業的培訓,提升了學員的素質,每期培訓結束還對學員進行回訪,進一步落實研培效果。通過近幾年的研培達到了幫助非遺人群“強基礎、拓眼界、增學養”的目的,提高了專業技術和可持續發展的能力。
會議研究討論了2021年研培計劃,提出了下一階段研修研培的目標,一是要把非遺研培工作與扶貧和鄉村振興相結合。探索把傳統工藝的傳承發展與就業、扶貧、增收相結合,采取傳、幫、帶的方式,帶動當地民眾提高收入、增加就業;結合鄉村振興政策探索非遺研培工作從“傳承人”到“傳承人群”再到“族群與村落”的業務拓展,結合非遺手工藝在地項目,把研培工作與區域特色文化產業發展相結合,發揮非遺在助推鄉村振興中的作用。二是要注重提升研培內涵,豐富教學方式,進一步摸索靈活、實用的教學模式。研培院校要以研培工作為抓手,帶動學科建設。三是要注重回訪頻次和工作深度,了解學員的傳承現狀,加強培訓效果評估,總結工作經驗,優化和完善課程設置。四是注重培訓成果的鞏固和運用。密切關注培訓學員的創業就業情況,協調各方力量,加大對培訓學員創業、就業的支持和跟蹤幫扶力度,做到“培訓一人,就業一人”,鞏固培訓成果。五是鼓勵部分研培院校探索將研培工作從普及型培訓向精英帶頭人培訓方向發展,遴選專業技能基礎好、創新意識強、視野開闊、具有引領開拓精神和幫扶帶動格局的非遺代表性傳承人進行傳統工藝類非遺項目培訓,努力幫助其帶動一個工藝門類的品牌構建與產業發展。
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廳非遺處供稿
擬稿、攝影:杜彬
修改、校對:周顏
審核:王靜
編輯:王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