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11月29日晚,我國申報的“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在摩洛哥拉巴特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第17屆常會上通過評審,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至此,我國共有43個項目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名冊,居世界第一。
“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相關44個項目已先后列入國務院批準公布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云南省的普洱茶制作技藝(貢茶制作技藝)、普洱茶制作技藝(大益茶制作技藝)、黑茶制作技藝(下關沱茶制作技藝)、紅茶制作技藝(滇紅茶制作技藝)、德昂族酸茶制作技藝以及茶俗(白族三道茶)6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參與此次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項目申報,參與申報項目眾多、內涵豐富,涉及有關茶園管理、茶葉采摘、茶的手工制作,以及茶的飲用和分享的知識、技藝和實踐等眾多領域,成為申報項目的重要組成部分。
白族三道茶茶俗活動
在云南,古茶樹保護、飲茶與分享活動已深度融入人們的生產生活,所列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通過家族傳承、師徒傳承、社區傳承、正規教育等多種方式在云南境內得以廣泛流布,成為相關社區、群體和個人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習慣。以茶待客、長者為先等與茶相關的禮俗,彰顯了謙、和、禮、敬的人文精神,增進了家庭和睦、人際和諧,增強了文化認同和社會凝聚力。
景邁山布朗族、傣族、佤族、拉祜族采茶
至此,云南省已有包括傣族剪紙、格薩爾、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在內的3個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先后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充分體現了云南眾多優秀民族文化對人類文化多樣性的重要貢獻。
撰稿:王靜(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廳非遺處)
圖片:白族三道茶茶俗活動2張(楊建華)
景邁山布朗族、傣族、佤族、拉祜族采茶2張(馬秀娟)
編輯:王海(云南省非遺保護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