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11日,由云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主辦、劍川縣文化和旅游局承辦的2023年云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非物質文化遺產賦能鄉村文化振興”木雕專題培訓班在劍川成功舉辦。
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廳二級巡視員張碧偉,大理州文化和旅游局一級調研員李建華,劍川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趙子恒出席開班儀式,云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主任王靜主持開班儀式。
劍川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趙子恒致歡迎詞,并表示此次培訓班的舉辦將為抓好劍川木雕的保護和發展工作提供交流提升的平臺。
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廳二級巡視員張碧偉作動員講話,指出:木雕是傳統雕刻工藝中的重要門類,劍川木雕歷史悠久,特色鮮明,在振興傳統工藝、非遺與旅游融合、非遺助力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方面取得了顯著的成績,希望學員們明確培訓目的,珍惜學習機會,做到學以致用。
省文化和旅游廳二級巡視員張碧偉作動員講話
此次培訓班采取專家授課與現場教學相結合的方式進行。中央美術學院教授強勇以《啟于精微 臻于廣大》為題,從細處、小處談起,講授如何接續優秀傳統文化、融入現代文明建設,呼吁學員熱愛鄉土、守住根基、精進技藝、體味生活、激發智慧。四川美術學院教授張春繼以《白族民間美術中的動物象征》為題,系統講授了白族木雕中常用的獅象馬鹿、龍鳳蝙蝠等傳統圖案的文化內涵,倡導學員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把傳統智慧應用于現代生活。
中央美術學院教授強勇講授如何接續優秀傳統文化、融入現代文明建設
四川美術學院教授張春繼講授白族木雕中常用的傳統圖案文化內涵
現場教學期間,學員們受邀觀看了“千年歌會 名城劍川”開幕式文藝演出,劍川木雕、白族布扎、劍川黑陶制作技藝等多個傳統技藝類項目被搬上舞臺進行活態展示。在劍川木雕國家級生產性示范基地,學員們參觀了劍川木雕展廳,實地觀摩工匠制作大型木雕作品《張勝溫畫卷》,并開展了座談交流。學員們表示,兩天的培訓參觀收獲滿滿,尤其被劍川傳統木雕深深震撼,能感受到作品所蘊含的匠心。兩位教授的精彩授課為學員開拓了思路,希望以后在木雕行業里進行更多交流和合作。
此次培訓班的舉辦,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精神,促進非遺保護傳承全面融入鄉村振興國家重大戰略的具體舉措,將對進一步加強全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工作,激發傳承人的傳承積極性和敬業精神,促進傳承隊伍和諧發展起到積極作用。
撰稿:丁曉冰
圖片:馬秀娟
審核:馬永飛
終審:王 靜
編輯:王 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