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日至16日,由文化和旅游部、四川省人民政府、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中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國委員會主辦,各省市文化和旅游部門共同協辦的第八屆中國成都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節在四川省成都市舉辦。
本屆國際非遺節以“共享履約實踐 深化文明互鑒”為主題,主要涵蓋五洲非遺、神州非遺、巴蜀非遺、云上非遺四大板塊內容,多項特色節會活動同時開展,展示國際非遺保護成果,共享中國履約實踐經驗。來自國內和全球47個國家(地區)的900多個非遺項目、1800余名傳統工藝傳承人、3000余名傳統表演人員和1800余名中外嘉賓共同參加本屆非遺節。云南省選派11個非遺代表性項目和28名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參加。
一場交流互鑒的文化盛會
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長饒權在開幕式致辭中指出,今年適逢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通過20周年,本屆非遺節將集中展示履約實踐的國際成果和中國智慧,共享人類流光溢彩的多樣文化,展現中國非遺的悠久歷史和蓬勃生命力。他表示,中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源遠流長,要加強保護與傳承,推動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要推動創新與創造,激發優秀傳統文化的活力;要深化交流與互鑒,講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故事。
文化和旅游部黨組成員、副部長饒權在云南展位參觀時,被云南參展項目深深吸引、駐足欣賞。
本屆非遺節匯聚了法國、波蘭、意大利、塞爾維亞等15個國家和地區的國際手工藝作品,推動傳統技藝類非遺的國際交流與跨界合作,吸引來自21個國家的218名國內外非遺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回顧國際社會履約實踐,深化非遺保護交流互鑒。
云南參展項目鶴慶銀器鍛制技藝、白族三道茶、貢茶制作技藝、大益茶制作技藝、白族扎染技藝、傣族織錦技藝參加非遺節非遺融入現代生活體驗展。
永仁縣縣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李麗鳳攜彝族刺繡作品“虎圖騰”參加非遺節第二屆“金針杯”中國傳統工藝——刺繡大賽決賽,獲最佳創意獎。
展演活動遍地開花。本屆非遺節帶來了成都國際古琴藝術節等音樂會、展演等82場活動,吸引40余萬名觀眾線上線下參與,創歷屆之最。
國際展演 非遺街頭巡展
邀請46支國內外極具特色的傳統表演隊伍,以街頭巡游的方式表演,展示人類文化多樣性,彰顯非遺“因多樣而精彩,因交流而珍貴”的獨特魅力。
云南省參演項目傣族象腳鼓舞、拉祜族蘆笙舞、基諾族竹筒樂(奇科·布姑)參加非遺節中國傳統器樂周主題活動。
非遺保護傳承的中國方案受關注
本屆非遺節上,多個環節與活動展示了中國非遺傳承保護與創新發展的不同成果。以“融入現代生活,共享多彩非遺”為主題的非遺融入現代生活體驗展向世界展現了中國非遺創新賦能的路徑,充分展示了各地對非遺資源活化理念的踐行和非遺與旅游深度融合的探索成果。
為著力展現傳統醫藥在全民健康事業中的獨特作用,本屆非遺節首次舉辦傳統醫藥大會,多名傳統醫藥非遺傳承人和傳統醫藥專家免費為中外來賓和游客提供健康咨詢服務,解讀傳統中醫藥文化、普及健康養生知識。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會長王曉峰在傳統醫藥非遺保護發展論壇上表示:“傳統醫藥非遺不斷融入現代生活,深入老百姓的生活中。”
云南省傳統醫藥類非遺代表性項目彝醫水膏藥療法參加非遺節傳統醫藥大會
本屆非遺節吸引了38萬余人次現場參與活動,相關活動直播觀看量235萬人次,網絡相關話題閱讀量7658余萬人次;產品銷售額1273余萬元,意向授權金額8200余萬元。本屆以“共享履約實踐 深化文明互鑒”為主題的盛會,讓公眾近距離感受到了海內外非遺的魅力,也展示了中國非遺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開展系統性保護的探索路徑。
撰稿:黃琛
圖片:王靜 鄒萍 楊劍龍
審核:肖依群
終審:王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