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重要指示精神,進一步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系統性保護工作,提升傳承能力,激發傳承人的傳承積極性,云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近期舉辦了打陀螺、傣族白象馬鹿舞、云南圍棋子制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培訓班。本次培訓班組織打陀螺、傣族白象馬鹿舞、云南圍棋子制作技藝等項目的代表性傳承人參與,同時邀請省、州市、縣三級非遺保護工作人員參與。培訓班通過“理論授課+現場展演展示”課程設置,提升傳承人的技能水平,同時加強非遺保護工作人員的專業素養。
培訓班從11月22日開始,歷時三天。在開班儀式上,省文化和旅游廳二級巡視員張碧偉作動員講話。他指出,培訓工作具有重要意義,希望學員們能夠高度重視培訓課程,切實提高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他鼓勵學員們珍惜學習機會,積極展開交流互動,不斷拓寬自己的知識視野,并將所學知識運用到實際工作中去。省非遺中心主任王靜主持開班儀式。
省文化和旅游廳二級巡視員張碧偉動員講話
培訓班設置了豐富多樣的課程。云南民族大學教授楊德鋆以《絢爛民族文化滋養與非遺傳承人的作用地位責任》為主題,強調了云南絢爛多姿的民族文化對非遺傳承的重要性,以及傳承人在非遺保護事業中的角色、地位和責任。隨后,來自耿馬縣和孟連縣的傣族白象馬鹿舞代表進行了現場展示,展示了傣族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
在下午的課程中,云南民族大學體育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楊祥全講授了《困境與出路:傳統體育、游藝與雜技類非遺的傳承與保護》。他從應有的認識、吸收外來成果、傳統體育非遺的生存困境以及未來的出路等方面,全面闡述了傳統體育類非遺的特殊困境與未來發展的路徑。隨后,來自雙江縣、雙柏縣、景谷縣、鎮康縣的代表進行了打陀螺展示,喝彩陣陣,笑聲不斷。
11月23日上午,云南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副教授蘇俊杰講授了《旅游文化產業發展與非遺保護》課程,探討了非遺保護與旅游、文化產業、新媒體以及博物館等方面的關聯與發展。隨后,云南圍棋子制作技藝代表云子和永子現場展示了這一傳統技藝的魅力與才華。
專家授課
下午,省非遺中心副主任肖依群主持召開了培訓座談會,與會人員就傣族白象馬鹿舞、打陀螺、云南圍棋子制作技藝等項目的保護工作和經費使用情況進行了交流和匯報。參會人員紛紛發表了自己的觀點和經驗,共同探討非遺保護的實踐問題。馬永飛副主任作了培訓總結,并對學員們的積極參與和付出表示感謝。他強調,本次培訓班不僅僅是為了增加知識,更重要的是將知識運用到實際工作中,為非遺保護傳承事業貢獻智慧和力量。
傣族白象馬鹿舞展示
云南圍棋子制作技藝展示
打陀螺技藝交流
通過本次培訓,打陀螺、傣族白象馬鹿舞、云南圍棋子制作技藝三個非遺項目的保護工作得到進一步加強,保護單位履職能力、傳承人的技能和知識得到了提升,同時也為非遺項目的保護與傳承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進一步提高我省非遺系統性保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