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5日,人口較少民族口頭傳統典藏計劃啟動儀式暨云南省試點工作成果展演展示活動在北京國家圖書館藝術中心舉辦。
啟動儀式上,國家圖書館與我國人口較少民族主要分布的13個相關省(自治區)的省級圖書館簽署了合作協議,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文化和旅游部、全國政協民族和宗教委員會共同啟動項目,標志著人口較少民族口頭傳統典藏計劃正式在全國范圍內開啟資源建設。
啟動儀式結束后,云南省基諾族、德昂族、普米族、布朗族、獨龍族、阿昌族、怒族、景頗族8個人口較少民族的口頭傳統持有者依次為現場觀眾帶來精彩的展演展示。活動現場,通過展陳互動、短片放映、史詩民歌講唱、口述史訪問場景還原、專家交流等形式反映了該計劃的重要意義價值和工作方式方法,展示了該計劃在云南省開展試點工作的成果,展現了云南人口較少民族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
基諾大鼓舞
德昂族史詩《達古達楞格萊標》
普米族民歌
布朗族彈唱
獨龍族口述史訪談
阿昌族民歌
怒族達比亞彈唱《亞勒甲勒哦得得》
景頗族目瑙縱歌
我國有總人口在30萬人以下的28個人口較少民族,云南有25個世居少數民族,15個特有民族,是全國世居少數民族、特有民族最多的省份,尤其是獨龍族、普米族、怒族、基諾族、布朗族、德昂族、景頗族、阿昌族等8個人口較少民族,占全國28個人口較少民族的近30%。七彩云南,被譽為世界“民族文化活化石”“民族文化基因庫”。千百年來,云南各族同胞在生產生活中交往交流交融,共同孕育了特色鮮明、絢麗多彩的民族文化,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但由于人口較少民族普遍沒有本民族傳統文字,其文化傳統和歷史記憶主要以口頭傳統形式作為載體進行存續,存在文化傳播能力弱、口頭傳統流失快、產業基礎薄等問題,面臨著文化傳承的困境。因此,2018年,由省委宣傳部和省文化和旅游廳,與國家圖書館共同發起“人口較少民族口頭傳統典藏計劃”,旨在圍繞28個人口較少民族開展口述史、民間文學、民歌、民間知識等口頭傳統的文獻梳理和田野調查,對這些口頭傳統進行影音記錄和典藏,向社會提供服務,并率先在我省開展普米族、獨龍族、怒族和基諾族4個民族的試點工作。人口較少民族口頭傳統典藏計劃,是保存中國人口較少民族的歷史文化和傳承民族記憶的重大文化工程,意義重大、影響深遠。國家把這一重要的任務交給云南作為試點先行先試,對我們來說,責任重大、使命光榮。
布朗族彈唱現場展示深受觀眾歡迎
德昂族酸茶現場展陳互動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兩次考察云南都強調指出,“云南少數民族文化是中華民族文化的重要瑰寶,要積極加以支持和發展”“各民族共同團結進步、共同繁榮發展是中華民族的生命所在、力量所在、希望所在。”要求要把云南建設成為我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一直以來,云南4700萬各族群眾,牢記囑托、感恩奮進,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文化思想和總書記考察云南重要講話精神,以強烈的政治意識和責任擔當抓推進抓落實。試點工作啟動以來,在文化和旅游部、國家圖書館的大力指導下,在云南省委、省政府的關心支持下,省文化和旅游廳積極整合省、市、縣、鄉、村五級資源力量,構建起“省文化和旅游廳+16個市州+129個區縣”的工作格局,開展了全覆蓋拉網式調查,持續推動民族文化傳承發展取得新進展新成效。我們先后派出由民族文化專家、非遺專家和工作人員組成的8批次工作組,歷時500余天,累計行程13萬多公里,深入6個市州23個區縣近100個村寨,走訪記錄了150余名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和民間藝人。截至2023年底,我們已完成試點階段獨龍族、怒族、基諾族、普米族4個人口較少民族的口頭傳統典藏記錄工作,形成了265小時的口述史、335首民歌、234部民間文學和60小時的民俗儀式和節日成果,對工作內容和方法進行了探索和實踐,初步總結出“政府主導、力量整合、搶救為主、全面記錄、共建共享”的試點經驗做法,取得了典藏計劃的階段性工作成果,為此項工作的全面開展提供了樣例和參考。
2023年,該計劃獲得中央財政經費支持正式立項,在云南、內蒙古、遼寧、吉林、黑龍江、福建、江西、廣西、貴州、西藏、甘肅、青海、新疆等13個省(自治區)省級圖書館和相關機構建立共建共享機制,共同推進實施。該計劃的全面啟動和實施,將有助于保存和記錄人口較少民族的文化記憶,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做出積極貢獻。
人口較少民族口頭傳統典藏計劃是一項系統工程,分典藏記錄階段、保存服務階段、成果轉化與傳播階段三個階段逐步展開。下一步,云南將在國家民委、文化和旅游部、全國政協民宗委等有關部門的幫助指導下,在文化和旅游部非遺司和國家圖書館的精心指導下,堅持“搶救為主、兼容并包、科學致用、永續開放”的工作方針,以此次啟動儀式為契機,持續鞏固好云南試點前期工作,扎扎實實抓好后續各項工作,以實際行動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文化思想,自覺擔負起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通過典藏計劃的搶救性實施,讓我們“在記憶中抱緊,在生命中團聚”,在加強人口較少民族文化系統性保護、創新性發展的同時,更加筑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凝聚起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強大動力。工作中我們還要加強與12個兄弟省份的交流學習,注重典藏計劃的成果運用,高標準高質量抓實抓細典藏計劃的實施,不斷總結提煉出更多更好的云南經驗和做法,為國家層面提供決策參考,做出云南貢獻。
本次活動由國家圖書館、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廳主辦,由國家圖書館中國記憶項目中心、云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承辦。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文化和旅游部、全國政協民族和宗教委員會相關負責同志出席活動,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廳主要負責同志參加活動并致辭。
撰稿:李艾玲
圖片:盛敏
審核:肖依群 馬永飛
終審:王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