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0日晚,歷時4天的云南省第四屆傳統戲劇曲藝匯演在玉溪市聶耳大劇院完美謝幕。本屆匯演由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廳、玉溪市人民政府主辦,云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中共玉溪市委宣傳部、玉溪市聶耳文化中心、玉溪市文化和旅游局承辦,是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文化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非物質文化遺產(以下簡稱“非遺”)保護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貫徹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意見》和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支持戲曲傳承發展若干政策》,貫徹落實中共云南省委辦公廳、云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實施意見》的有力舉措。
本屆匯演的成功舉辦,恰逢全國上下認真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喜迎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之際,對于推動文化遺產系統性保護,培育優秀文化人才隊伍,激發文化創新創造活力,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構建中華文明標識體系具有重要意義。
本屆匯演呈現4個特點:
一 參與廣泛,特色鮮明
本屆匯演共有49個參演劇(節)目,是歷屆匯演之最,涵蓋了29項國家級、省級傳統戲劇、曲藝類非遺代表性項目,涉及保護單位49家。這些劇種、曲種,作為傳統文化的表現形式,具有鮮明的地域特色、民族特色,為當地的群眾所喜聞樂見,在民間世代相傳。來自全省14個州市的非遺代表性傳承人、省級和州市院團劇團及民間劇社演職人員800余人,齊聚玉溪,同臺競技,通過7臺內場演出和4臺外場演出展示各具特色的民間藝術瑰寶,向現場的12000余名觀眾展現云南傳統戲劇曲藝的魅力。中國網、央廣網、人民網、新華網、中新網、中國文化報、中國旅游報、云南日報、云南網、文旅頭條、春城晚報、今日頭條、新浪微博等十余家媒體平臺對匯演情況進行報道,營造了濃郁的傳播氛圍,激發傳統戲劇曲藝的生存活力。
二 秉承傳統,活態傳承
本屆匯演堅持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堅持“二為”方向和“雙百”方針,在保護、傳承、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基礎上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匯演劇(節)目以代表性傳統戲、折子戲或小戲、曲藝段子為主,突出“一方水土一方藝”的傳統特色和流派特色,強調現場伴奏,注重對非遺傳承人風采的展現。
三 深入生活,貼近群眾
玉溪歷史文化悠久,生態條件優越,資源稟賦優異,區位優勢突出,素有生命起源地、聶耳故鄉、云煙之鄉、花燈之鄉、高原水鄉“一地四鄉”的美譽。本屆匯演在玉溪市舉辦,堅持講述百姓故事,反映多彩生活。匯演主會場選在玉溪市聶耳大劇院,同時選取部分劇(節)目到玉溪市聶耳文化廣場、玉溪技師學院、峨山民族團結大廣場等分會場開展4場“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惠民演出”,吸引4000余名市民到場觀看,使廣大人民群眾近距離感受傳統戲劇曲藝的魅力。
惠民演出
四 分類設獎,公平公正
本屆匯演按專業與民間兩類分別評獎。專業類設立傳承獎、優秀示范獎;民間類設立傳承獎、優秀匯演獎。同時根據參演代表隊的組織情況確定優秀組織獎。評獎堅持公平、公正、公開原則,在監審組的監督下,采取評委評議的方式進行。評委現場審看,以劇(節)目的現場呈現為依據,分別對劇(節)目的原真性、藝術性、傳承性等內容進行評議。
劇(節)目評議結果,報經組委會審核通過后,在匯演閉幕式進行公布、頒獎。共產生10個傳承獎,5個優秀示范獎,9個優秀匯演獎,8個代表隊榮獲優秀組織獎。
傳承獎劇(節)目(10個)
傳承獎 滇劇《滑油山》(專業類)
玉溪市代表隊
傳承獎 花燈戲《老海休妻》(專業類)
云南省花燈劇院
傳承獎 花燈戲《磨坊產子》(專業類)
曲靖市代表隊
傳承獎 彝劇《過橋》(專業類)
楚雄州代表隊
傳承獎 花燈戲《快樂的張群文》(民間類)
昆明市代表隊
傳承獎 花燈戲《開財門》(民間類)
楚雄州代表隊
傳承獎 皮影戲《趙云大戰長坂坡》(民間類)
保山市代表隊
傳承獎 昭通唱書《一日三朝》(民間類)
昭通市代表隊
傳承獎 白族吹吹腔《掃平江南》(民間類)
大理州代表隊
傳承獎 花燈戲《老爹背孫囡》(民間類)
昆明市代表隊
優秀示范獎劇(節)目(5個)
優秀示范獎 滇劇《頂本章》
云南省滇劇院
優秀示范獎 花燈戲《劉成看菜》
玉溪市代表隊
優秀示范獎 壯劇《換酒牛》
文山州代表隊
優秀示范獎 白劇《柳蔭記·十八相送》
大理州代表隊
優秀示范獎 滇劇《江姐》片段《繡紅旗》
楚雄州代表隊
優秀匯演獎劇(節)目(9個)
優秀匯演獎 關索戲《古城會》
玉溪市代表隊
優秀匯演獎 大詞戲《東窗圍爐》
迪慶州代表隊
優秀匯演獎 滇劇《鐵弓緣·待嫁》
昆明市代表隊
優秀匯演獎 大本曲《望夫云》選段《繞三靈》
大理州代表隊
優秀匯演獎 殺戲《我的家鄉有殺戲》
普洱市代表隊
優秀匯演獎 佤族清戲《三孝記》選段《蘆林相會》
保山市代表隊
優秀匯演獎 《打鼓草》
昭通市代表隊
優秀匯演獎 殺戲《白猿偷桃》
普洱市代表隊
優秀匯演獎 端公戲《支更守營》片段
昭通市代表隊
優秀組織獎(8個)
優秀組織獎
獲得優秀組織獎的是:云南省滇劇院、昆明市代表隊、玉溪市代表隊、保山市代表隊、昭通市代表隊、楚雄州代表隊、大理州代表隊、德宏州代表隊
匯演期間召開了匯演座談會。評委專家與14支代表隊的編導們共聚一堂,研討本屆匯演成果。評委專家在充分肯定各代表隊成績的同時提出了下一步工作建議:一是要深刻認識傳統戲劇曲藝匯演對非遺保護事業的重要意義,要注重日常積累,進一步加強對傳統劇(節)目的挖掘整理。二是要厘清傳統戲劇曲藝匯演和一般性表演比賽的區別,梳理每一類傳統戲劇曲藝代表性劇(節)目存在的問題,把握好不同劇種曲種在舞臺呈現中研究價值和藝術表現價值之間不同的側重點。三是要掌握好對表演形式的創新尺度,繼續堅持演員真說真唱,樂器真奏,讓傳統藝術形式走進人民群眾的現代生活。
各代表隊爭先發言,就劇(節)目的舞臺化、藝術化和創作思路向專家們請教,并暢談交流匯演經驗與心得。
自2018年創辦以來,云南省傳統戲劇曲藝匯演已經成功舉辦4屆,深受社會各界關注,影響廣泛,成效顯著。這些率真、質樸的民間藝術,經過挖掘整理,加工提煉,成為特色鮮明的云南文化藝術品牌,至今已成功推出160個優秀劇(節)目走上舞臺,在眾多賽事中一展風采,取得可喜成績,并借助各類文化交流走向更廣闊的天地。一批具有代表性、影響力的傳承人也在匯演活動中通過交流展示,學習借鑒,不斷提高保護傳承意識和技藝水平,成為傳統戲劇曲藝的積極傳承者和傳播者。匯演活動的舉辦,既是我省傳統戲劇曲藝的薈萃和保護成果的展示,又是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積極舉措,也為非遺活態傳承和保護發展提供了生生不息的土壤。
撰稿:黃琛
圖片:吳昭紅 阮坤瑾 馬秀娟
編輯:王海
編審:黃琛
審核:肖依群
終審:董艷玲 王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