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龍族卡雀哇節(歲時節令)流傳于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西部獨龍江流域的所有獨龍族村寨。卡雀哇節在每年的十二月至次年的一月之間舉行,節期最短三天,最長九天,節慶內容包括木刻傳信、跳鍋莊、射擊獵物模型、火塘燒松葉求吉祥、喝木羅酒和剽牛等類別。卡雀哇節的基本特征是:各村寨的節期前后相續,居住于獨龍江上游的村落最先揭開序幕,由上游經中游而至下游,各村寨依序進入節期,整個獨龍江流域的獨龍族山寨的卡雀哇慶典,前后相續一個月。卡雀哇節的主要價值有:首先,卡雀哇節對探索獨龍族文化發展軌跡有重要的歷史價值和科學價值,尤其有助于把握獨龍族歷法的起源變遷歷史。其次,卡雀哇節保留著木刻傳信的信息傳播方式,是研究沒有文字族群的社會組織機制的珍貴樣本。再次,卡雀哇節是獨龍族對傳統文化加以系統整合和傳承的重要平臺,是彰顯獨龍族敬畏自然的理念和人生順達希望的媒介。卡雀哇節獨特的內容、程序、禮儀,都出現日漸減少的趨勢,獨龍族是我國人口較少且跨國境線而居的少數民族之一,其傳統文化抗擊外來文化沖擊的張力有限,卡雀哇節的特有要素及其風貌一旦出現大的變異甚至消失,失去的傳統文化基因就很難復生,必須予以強有力的保護。目前,怒江州貢山縣已制定出保護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