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子歌”又名“裝飾紅”。白語“耳子”意為憨子,“歌”意為舞。它起源于檢槽地區山地白族聚居區,至今農村中只要有辦婚事的都要表演耳子歌。屬于民間儺儀文化表演。
耳子歌的表演旨在道德文化的傳承,提示“人之初”的奧妙,祈求夫妻和合、幸福,家運繁昌的純樸道理,是人類繁衍生息的理念傳遞。
耳子歌整個活動分三場,第一場“耳子鬧宴”,分別以“三吹三打”、“獅子賀棚”、“央客入席”、“上菜舞”、“耳子搶紅肉”等展開。
第二場“耳子鬧婚”、有“攔彩門”、“拜喜神”(生殖崇拜)、“點菜名”、“耳子舞”、“審案”等表演。
第三場“耳子祈福”、有“祭土神”、“起五方土”、“送土神”等表演。
耳子歌活動需30分鐘左右。活動時間為晚上,活動地點在辦婚事人家的大院和中堂內。所寫的對聯和表演中的對白都是用白語(這次表演為達到語言上的交流,采用土漢話),唱的調子是云龍調(白族山歌)。對白和點菜名的恢諧語言,不時引起場上陣陣掌聲和笑聲,從愉悅的活動中給觀眾得到“做人”的基本道理和“家和萬事興”的傳家法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