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族仙女節又稱“鮮花節”(歲時節令),流傳于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丙中洛鄉的怒族聚居區。怒族仙女節于每年農歷三月十五日揭開序幕,延續三天,節慶活動包括祭祀仙女洞并迎接圣水、歌舞求福、體育競技三大類別。怒族仙女節的影響力輻射到丙中洛鄉一帶的所有怒族村寨,節慶的社會基礎廣泛,體現出原始宗教尤其是自然崇拜、生殖崇拜的意識,打上了受藏傳佛教影響的烙印。怒族仙女節的主要價值有:首先,仙女節對研究怒族文化變遷和民族精神有歷史和科學的價值,透過仙女節能夠把握怒族文化的主體結構及其要素面對異質文化時的調適方式。其次,仙女節是怒族系統整合并傳承傳統文化各要素的重要媒介,是認識怒族文化全貌的基本窗口。再次,仙女節在調適人際關系、人神關系或人與自然關系方面,至今仍然發揮著規范、指導的社會功能。怒族是我國人口較少且跨國境線而居的少數民族之一,其傳統文化極易受到外界因素的沖擊而消亡,仙女節的傳承就曾一度中斷,直到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才得以恢復。目前,仙女節依然瀕臨失傳的邊緣,迫切需要給予搶救性的保護。怒江州貢山縣已制定出仙女節的保護計劃,采取一些措施來保護傳承仙女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