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祭太陽又稱女人節(jié),是西疇縣上果村壯族的傳統(tǒng)節(jié)慶。該村位于文山州西疇縣城西灑鎮(zhèn)東向10公里。
女人節(jié),起源于母系氏族社會先民對太陽的崇拜,是壯族原生宗教和女性崇拜的載體,是遠古母系氏族社會的遺風,是女性成丁的祭祀禮儀,曾經(jīng)歷過石器時代、青銅器時代、鐵器時代 。據(jù)口傳古歌記載,在唐、宋、元、明、清的各個朝代,該村仍然傳承祭太陽活動,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
祭太陽有固定的程序,每年農(nóng)歷二月初一上午,蒸制金黃色的糯米飯作供品。中午,十八歲以上的女性必須到村前的小河里沐浴凈身后,穿上傳統(tǒng)民族盛裝。下午,女人們爬到太陽山頂,清理祭祀場地、擺設供品。太陽當頂,女人們唱誦《祭祀太陽古歌》。太陽偏西,參加活動的女人分享供品,吃黃色糯米飯。凡吃過黃色糯米飯供品的女人,可以履行女人的天職。祭日,村里的男人們專為女人服務,在早期太陽女神沐浴的河灘上,制作傳統(tǒng)美食等待女人們歸來。傍晚,女人們在河灘上陪太陽女神共進晚餐。晚餐后開展傳統(tǒng)歌舞活動。農(nóng)歷二月初二至初五日,該村的未婚姑娘們相互邀約去趕“圩丹滇”(漢語稱“風流街”),以歌擇偶。祭太陽活動的傳承方式是群體世代相傳,母女相傳。祭祀的目的是祈求人神共娛、風調(diào)雨順、人丁興旺。
祭太陽活動是遠古母系氏族社會的遺風,已成為壯族歷史文化的“活化石”,從中可透視人類早期的民風民俗,為研究壯族歷史、文化、藝術提供鮮活的史料,同時對于繼承和發(fā)揚民族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保留民族文化多樣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