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寶山歌會,是大理白族一個以對歌、賽歌為主要形式、并以以歌談情、以歌擇偶為主要特征的傳統習俗,于每年農歷七月二十日至八月一日在劍川縣沙溪鎮石寶山風景區內舉行。石寶山歌會有悠久的歷史,唐代樊綽的《蠻書》卷八有“聲韻之中、皆寄情言”的記載,歌會上以歌傳情的情景與《蠻書》的記載極為相似。石寶山歌會的價值主要有:第一,歌會是白族傳統民歌集中展示和系統傳承的重要平臺,歌會上對唱的調子,俗稱“白族調”或“白曲”,即白族民間歌謠,內容極其豐富,有歷史悠久的“山花體”、反意歌、一字歌和敘事長歌“本子曲”,較有名的傳世之作有《鴻雁帶書》、《出門調》、《月里桂花》等。第二、歌會充分展現了白族的音樂藝術才能和審美觀念,
歌會里的大理白曲大多用三弦伴唱、即興創作,曲調優美動聽,委婉流暢,男的熱烈奔放,女的纏綿柔和,是白族青年男女談情說愛的巧妙方式。第三,在歌會上還同時舉行朝拜白族地區中央本主及“阿央白”等民俗活動,由此能看出白族的宗教信仰和生命意識。
1999年8月,經劍川縣人大審議通過,將歌會確定為“中國云南劍川石寶山歌會節”, 歌會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傳承隊伍龐大,在全省、全國乃至國際社會均有較大影響,地方保護計劃措施得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