窩尼屬哈尼族的一個支系,人口已不足千人,集居在新平縣桂山街道亞尼社區勒達和岔河兩個小組有300多人。每年農歷二月的第一個屬牛日,是他們祭龍的日子,當天也要開展傳統的“抹黑”習俗。
一早,村里的祭司就要從山上采來辟邪的尖刀草,編織“神繩”,將七彩紙、木刀、公雞的雞頭、雞腳、雞毛編在“神繩”上,掛在村口辟邪,隨后,祭龍樹、祭山神、祭水神、獻百家飯等。其中,最為特別的是“塞松毛求子”儀式,祭司念頌祭語后,村里還未“早生貴子”的新婚小伙就會被抬到龍樹下許愿,由祭司擲下求子符,若符子顯示一正一反,則表示許愿成功,其他小伙會把松毛塞進許愿人背里,鼓鼓的衣服就像背上了胖娃娃,借此表達對他“早生貴子”的誠摯祝福。一系列古樸而神秘的儀式后,每家各抬上一桌具有本族特色的飲食,擺起了蜿蜒的祭龍宴,沒多會,悅耳動聽的祝酒歌傳來,笑鬧聲隨之響起,古老的“抹黑”習俗開始了,一時間,一雙雙黑漆漆的手揮舞著,一眼望去,不論姑娘小伙,老人孩子,臉龐上都掛上了黑呼呼的煙灰,場面趣味十足。
據老人介紹,古時這習俗是窩尼年輕男女認識、定情的方式,小伙看上了姑娘,就悄悄把黑呼呼的煙灰抹上姑娘的臉,作上記號,如果姑娘也喜歡對方,就回敬一點,若不喜歡就不抹。但習俗延續至今,已逐漸演變成了彼此祝福的方式,誰更黑誰就更有人緣,得到的祝福也更多。
陳云珍 供稿(新平縣文化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