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9日至5月1日,由云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云南民族村聯合舉辦的“白族繞三靈傳統民俗會”在云南民族村白族村精彩亮相。
白族繞三靈祭祀儀式
白族繞三靈游行隊伍
活動期間,來自大理市喜洲鎮周城、慶洞等村的50余名白族村民與云南民族村白族村“村民”組成的游行隊伍環繞民族村,向游客們展示了獨具特色的白族傳統文化,并在白族村“三塔”和本主廟前舉行了莊重的祭祀儀式。隨后,霸王鞭、白族大本曲、劍川白曲等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紛紛上演,吸引了眾多游客的駐足。
慶洞白族霸王鞭
周城白族霸王鞭
此外,剪紙、面塑、白族布扎、白族甲馬、鳳羽硯制作技藝、皮雕、指畫、糖畫、剪影、工筆畫、獨龍毯編制技藝等傳統美術、傳統技藝類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也集體亮相活動現場,受到了眾多游客的青睞。
剪紙
面塑
白族布扎
白族甲馬
鳳羽硯制作技藝
皮雕
指書
工筆畫
正如“白族繞三靈”項目的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趙丕鼎老師所說,非遺傳承人的宣傳展示活動不只是個人風采的展示,更是大理白族傳統文化,乃至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彰顯和體現。三天時間,云南民族村共接待游客6萬人次,人們感受著濃厚的節日氛圍,聆聽著淳樸悠揚的歌聲,欣賞著熱情多姿的舞蹈,了解并體驗著豐富多彩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度過了一段快樂而有意義的假期。
國家級傳承人趙丕鼎演唱白族大本曲
劍川白曲“歌后”李寶妹(左二)、“歌王”姜宗德(左三)獻唱
花柳老人:省級傳承人趙彩庭(右)、市級傳承人趙淑珍(左)
白族繞三靈,白族稱為“觀上覽”,是大理白族地區以本主祭祀為核心的宗教祭祀儀式與游春活動相結合的傳統民俗活動,在民間已傳承延續一千余年。每年農歷四月廿三日至廿五日,洱海周圍上百個村寨的男女老少盛裝打扮,夜以繼日地從各村落聚集到游春行列中,隊伍從城隍廟出發,一路載歌載舞,白族調、大本曲、祭祀調、三弦、嗩吶曲不絕于耳,金錢鼓、霸王鞭此起彼伏,各種藝術形式的表演涵蓋其中。游行隊伍先后到在大理古城崇圣寺(佛都)附近繞“佛”,到喜洲慶洞圣源寺(神都)繞“神”,再到喜洲河矣城村洱河祠(仙都)繞“仙”,稱為“繞三靈”。最后在馬久邑村鳳北本主廟匯集,祭祀謝神,結束盛會。2006年,白族繞三靈被國務院公布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今年的“繞三靈”活動將于5月18日至20日(農歷四月廿三至廿五日)在大理如期舉行,歡迎大家的關注和參與。
文圖:李艾玲(云南省非遺中心)
編輯:王 海(云南省非遺中心)